司 法

司 法

【概况】 2018年县司法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指导,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及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抓班子,带队伍;抓重点,攻难点;抓样板,树典型,有力、有序地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开创了司法工作新局面。

【普法宣传教育】 落实责任清单。2018年是“七五”普法规划中期之年。县司法局制定出台《南皮县“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018年度南皮县普法工作重点》《南皮县直单位普法责任清单》等五个相关文件,明确了“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责任清单制度。普法责任主体都有“责任田”,每个单位都有“承包地”,普法责任“包产到户”。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汇报,每半年一检查,“大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媒体普法有成效。开通“南皮司法”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以及“一点咨询”,为广大群众提供实用、及时的法律服务。“今日头条”连续二个月位居全国前十。传统普法有新形式。9月14日,县司法局与组织部联合举办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讲座,县四套班子成员及全县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计400余人聆听讲座。12月4日上午,县司法局联合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安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运局等单位在县信和广场举办宪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明白纸10000多张。下午,县司法局和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等单位开展了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知识竞赛,全县18个代表队参赛,经过笔试预赛后,6支代表队进入决赛,最终,南皮县医院党委荣获冠军。12月10日,南皮县电视台以“老树开新花”为题对县司法局法治宣传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律师进乡村。为实现全县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县基层组织中推行“一乡一顾问、一村一律师”制度实施方案》,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法律服务人员,将法律顾问融入全县基层组织。乡镇法律顾问成为群众法律服务的“五大员”:即法律事务的办理员、法律援助的代理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矛盾化解的民调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全县19名律师已全部下乡到岗。

推进“法治南皮”建设。以“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站”“零犯罪学校创建”为平台,开展“法律八进”“法治八建”活动,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示范单位”创建评选活动,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依法治理的参与度。5月14日,县司法局与团县委、检察院联合在第三中学开展“青少年成长护航直通车——校园普法活动”。9月1日至20日,县司法局组织“开学第一课”法律进校园活动,就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内容进行宣传,培训师生10000多人次。

【矛盾纠纷化解】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调处工作中的“总统筹”“总督导”“总牵头”的作用,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以调解促化解,以走司法程序代替上访。随着农村“两委”换届工作结束,新一届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也随之建立,县司法局对新任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发挥调解作用,化解社会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完善新制度。实行县、乡(镇)、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矛盾纠纷形势;完善敏感时期专项排查调处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县“民调通”数据采集终端平台全覆盖,落实“以案定补”,调动民调员的工作积极性。

【树立新典型】 为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县司法局将潞灌司法所、鲍官屯司法所作为建设试点进行全力打造,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两个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促进了基层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

【社区矫正】 2018年组织开展案前社会调查169件,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69人,解除141人,在矫人员239人,其中缓刑237人,假释2人。先后组织集中教育550人次,个别谈话教育731人次,组织社区服务503人次,帮教率100%,安置率100%。维护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构建立体式“帮教及矫正网络”。开展立体式帮教管理工作,建立“专业工作人员帮教网”“社会义务力量人员帮教网”“亲属人员帮教网”“手机GPS定位网”,全天候掌握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动态,使“两类人员”的帮控活动实现24小时无缝衔接。

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矫正。为加大监管力度,社区矫正科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配置录音笔和执法记录仪,添置人脸识别鉴别仪,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和严肃性。加强培训。为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4月9日至11日,县司法局举办全县社区矫正人员培训班,将全县210名新纳入社区矫正的人员分3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体收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影片、讲解社区矫正相关法律制度、宣讲《宪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知识,促使他们约束自身行为,增强法律观念。

完善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基地和帮教基地。社区矫正的直接工作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矫正基地通过劳动教育等一系列工作,矫正犯罪人不良心理,纠正不良行为,消灭犯罪隐患,避免重新犯罪。给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一个集中劳动的场所,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经过积极筹备,2018年初,县司法局与南皮县光荣院、县智友公司联合设立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和帮教基地。社区服刑人员和帮教人员公益劳动进入基地化、制度化、规模化。

建立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室。县司法局聘请了4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并安装了沙盘游戏等心理咨询设备。沙盘游戏可以深入展示个人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与潜意识对话,了解自己的深层次需要。可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技巧,有效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

【法律服务】 落实省、市关于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和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相关规定,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完善工作制度,配齐值班人员和联络员。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多件。

加强律师管理,县司法局专门成立律师科,对律师事务所进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在律师队伍中加强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律师在每一个民事和刑事辩护案件中,完成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统一。加强律师党建,成立律师党支部。

建立健全公证处的运行管理的法人制度,完成改制后公证处人员招录聘用工作,落实绩效工资机制。加强公证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信息化管理使用,把牢审查关,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公证质量。年内共办理经济民事两类公证400件。

【队伍建设】 外出学习。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横向交流,县司法局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多次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石家庄市巨鹿县,廊坊香河县,沧州市的黄骅市、吴桥县、河间市等单位,学习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人民调解等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拓眼界,开阔思维,转变思路,创新方法。

内强素质。以建立“学习型机关”为载体,继续坚持周四机关学习日制度。局领导班子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全局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反腐倡廉、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业务知识等学习教育。

落实责任。严格落实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实现工作逐级审批,问题逐级反映,落实领导责任制、一岗双责制,提升单位整体精神风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单位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等,由集体研究决定。

局  长:马艳华(女)

副 局 长:穆金龙

     张德强

纪检组长:张法庆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