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本书的结构
以语用和认知的理论为依据,以实际使用中的会话语料为研究基础,本书对话题结构在会话中的类别、信息特征、话语功能、语用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用认知语法的理论对其作出分析与阐释。本书共分七章,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为绪论。明确本书的研究对象。简述本领域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本书的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框架、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对本研究的资源基础进行大体上的介绍,包括语料的来源、特征、标注参数等与后文的量化统计紧密相关的信息。
第2章结合文献综述对语料中的话题与话题结构进行描述与介绍。在总结文献中各种不同话题定义的基础上界定本研究所用的话题及话题结构的定义。对与后文章节内容相关的研究文献作简要的述评。对语料中话题结构的几种类别进行详细的整理与介绍,同时呈现一些相关信息的统计数据。
第3章着重对话题结构在会话中体现的信息特征进行研究。对已知性等级理论和熟悉度量表理论分别加以评述,以取长补短的方式构思本章的信息分类研究框架。对话题结构整体的信息特征进行总结,同时也对三类不同话题结构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上述的分析与总结,对已知性等级理论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进行修正与补充。
第4章对话题结构的话语功能进行研究与总结。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由此提出自己的方法。针对话语功能,从话语结构与话语内容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在话语结构方面,基于对会话进行的切分做统计数据的呈现,并以此为依据对话题结构的功能进行总结。在话语内容方面,对话题结构与上下文其他小句形成的各种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与总结。
第5章分析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动因以及话题结构使用所体现的语用策略。分析话题的语音表现、话题长度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结合省力原则与合作原则来探讨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动因。总结话题结构使用体现的语用策略,包括会话过程中体现的互动策略与礼貌性策略。本章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会话语料的特点展开的。
第6章对话题结构进行认知分析。用认知语法中的参照点理论对话题结构进行分析,对各类别话题结构以及话题链作统一阐释。针对各类话题结构之间表现的差异,结合射体—界标理论加以阐释。基于前几章的总结,本章对会话进程中话题结构的信息贡献进行图式说明。
第7章是结语。总结本书所做的基本研究与得出的基本结论,剖析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书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