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的认知对比分析

6.2.1 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的认知对比分析

第1章在介绍话题结构小句时,对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之间的差别做了介绍。在这两种类型的话题结构小句中,话题都与述题中的某个位置相关联,所不同的是,话题化结构小句的述题中与话题相关的位置上是一个空位,或者说是空语类,没有具体的语形和语音对话题实现回指,而左偏置结构小句的述题中与话题相关的位置上则是有具体语言形式回指话题的。对于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的这种差别,Langacker用射体/界标理论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先看他所用的英文例子:

(转引自文旭,2005)

上图使用的例子为左偏置结构小句,而下图则是话题化结构小句。两幅图中B都代表话题Bill,R是认知参照点,T为目标,tr为射体,lm是界标,虚线为心理路径,3sg表示第三人称单数,(a)与(b)表示相关联的部分,如右下方的整个小图与左下方小图中的认知目标T相关。在左偏置结构的认知过程中,话题Bill是认知参照点,处理者要通过它实现对知识域中的认知目标的心理接触,在上图的左下方的小图中,认知目标为空。小句“Alice admires him”中,主语Alice是射体,而界标则是第三人称单数的宾语形式,这两者是小句中的主要参与者,上图右下方的小图刻画了这一小句的整个行为链。在上图上方的当前话语空间中,通过话题Bill与述题的叠合,述题成了话题激活的知识域中的认知目标,处理者能较轻松地以话题为参照点实现对述题的认知,并且将述题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语言表达式与话题相联系,完成了对这一左偏置结构小句的识解。

下图则是话题化结构小句的认知图示,左下方的小图中以话题为参照点,它所激活的知识域中,需要实现心理接触的认知目标为空。右下方的小图中,主语Alice是射体,而界标宾语则为空。将话题与述题叠合后,在当前话语空间,虽然Bill仍然处于话题的位置,但事实上它也承担了界标的角色,也就是说,Bill既是知识域中的认知参照点,也是述题部分的界标,从射体Alice到界标这一心理路径与行为链并没有发生改变。从图示可以看出,左偏置结构的图示中,话题与述题叠合之后中当前话语空间仍然有话题和述题两个认知实体,两个实体间发生了联系;与此不同的是,话题化结构的图示中,当前话语空间只有话题结构小句作为整体这一个认知实体,只不过在这个认知实体中,作为界标的宾语由于同时也是认知参照点而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以上是射体/界标理论对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所作的认知分析,所采用的例子中述题的宾语位置与话题相关联。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中,如果述题部分与话题相关的位置处于主语,我们也同样可以用类似上文的分析作出解释。如图6.3所示。

图6.3 话题与述题主语位置相关的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认知图式

图6.3是对两类话题结构中话题与述题的主语位置产生关联的认知阐释,与上文论及述题宾语位置与话题产生关联的认知过程相似,左偏置结构的话题与述题部分叠合了之后,在当前话语空间仍然存在两个认知实体,话题为参照点,述题为认知目标,话题与述题中的主语相关。话题化结构小句述题部分的射体为空,话题与述题部分叠合了之后,在当前话语空间形成了一个整体式的认知过程,其中话题承担了认知参照点和射体的双重角色。从以上对这两类话题结构进行的分析来看,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当前话语空间,话题化结构中的话题在知识域中承担了双重的认知角色,而左偏置结构中的话题与述题在知识域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例2)

→<sp>:欢迎大家来实话实说。最近我身边出现了两群人,有一群人口头挂着这样的口头语叫勇者无惧,A另外一群人呢,呃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口头语叫见好就收。B这两群人呢就是新股民和老股民。新股民见到老股民们就会说,唉你们胆子太小了。老股民见到新股民们就会说,嗨牛市熊市挣钱赔钱我们都经历过了,你们还嫩着呢。(省)

(U11)

例2这一语段中有两个话题结构小句,A为左偏置结构小句,B为话题化结构小句,两个小句的话题都是与述题的主语位置相关。我们可以用上文图6.3的认知图式对两个话题结构小句作出认知阐释。A小句中“另外一群人”是认知参照点,在它激活的知识域中,目标为述题“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口头语”,其中“他们”是射体,“口头语”是界标。当处理者通过参照点实现对目标的心理接触时,会将参照点与述题中的射体“他们”进行关联,实现对它的识解。B小句中的参照点是“这两群人”,目标为“就是新股民和老股民”,在目标这个命题中,射体为零形式,而界标为“新股民和老股民”。处理者在通过参照点实现对目标的心理接触过程中,参照点与目标中零形式的射体实现了叠合。处理者在对目标进行识解时,参照点同时又承担了射体的角色。因此,B小句中的话题在小句识解过程中承担了双重角色,而A小句中的话题则只是与述题中的射体形成了关联。

在这里可以回顾一下第2章语料统计中的一个现象,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中,话题与述题中主语位置关联的频率大大地高于与宾语位置关联的情况。具体来讲,话题化结构中,两种次类别主语突显结构与宾语前置结构比例相差悬殊,前者占77.2%,后者为22.8%。左偏置结构中话题与述题主语相关的情况占80.3%,与宾语相关的仅占12.0%。基于上述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的认知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对此进行阐释。

话题化结构的认知识解过程中,话题承担着参照点的角色,同时还承担了目标中射体或者界标的角色。如上文所述,参照点与射体的角色较为类似,都是小句行为链中图形的具体化。因此,当参照点同时承担射体的角色时,由于两者都属于图形,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质使得处理者容易将其进行叠合处理。相反,如果参照点同时承担的是界标的角色,情况会有差别。界标是背景的具体化,是衬托射体的部分,不像图形那样具有清晰的结构,而是相对模糊的,因此,作为背景的界标与作为图形的参照点本身带有冲突的性质。当话题化结构的话题与述题中宾语的位置相关时,话题与宾语作为图形和背景携带冲突性特征,而话题却要同时承担这两个角色,因此对处理者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左偏置结构也是一样,当参照点与述题中的射体主语相关联时,由于两者作为图形的相同特征,处理者将其关联的认知努力较小;当参照点与述题中的界标宾语相关时,由于两者分别是图形与背景的角色,使得处理者在识解时需要付出额外的认知努力将其进行关联。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话题与述题的宾语位置相关远少于与主语位置相关的情况。

语料中,话题化结构的述题回指话题的空位或者在主语位置,或者在宾语位置,刚才我们已经对两种情况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左偏置结构中两种相应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分析。语料中有11例左偏置结构,其述题中回指话题的语言成分不在主语或宾语位置,而是某实体的领属语或修饰语。从认知识解的过程上来看,这类情况与回指成分在述题中做主语或宾语也是相似的。在当前话语空间,话题与述题部分叠合,话题作为知识域中的认知参照点,述题为认知目标,同时,话题与述题中某实体的领属成分或修饰成分产生关联。

在本书的会话语料中,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只包括了上述的三种情况:与话题相关的成分在述题的主语、宾语或领属语/修饰语的位置。从语言形式上看,两类话题结构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述题中回指话题的位置有无语言形式体现,但从上文的认知分析来看,这两类结构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不同的。这种认知过程的差别主要就体现在,左偏置结构中参照点与目标中的某一实体发生了直接的关联,而话题化结构中的参照点同时还承担了目标中的射体或界标角色,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