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话题链

2.2.4 话题链

曹逢甫(1979/1995,2005)在研究汉语话题的特征时,提出话题是一个超小句(语篇)概念,它可以而且经常将其语义管辖范围扩展到多个小句。那么,多个“共享”同一个话题的小句就构成了话题链。话题在话题链中控制代词化和省略。我们可以来看例26:

(例26)祝枝山知道此人底细,Ø决心叫他破点财,Ø故意开大口,Ø要二百两银子才肯动笔。(转引自屈承熹,2006:200)

在该例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第一个小句的无标记话题(句法主语)“祝枝山”的语义管辖范围涉及了后面的三个小句,并且因为后面三个小句都是与这个话题相关的,所以其中的无标记话题都得以省略。在句法分析中,这也可以称为是主语省略或者是零形主语。与此类似,本文研究的有标记话题也可以将其语义管辖范围扩展到多个小句,形成话题链。如例27曹逢甫(2005:52)所用例句:

(例27)那棵树花小,叶子大,很难看,所以我没买。

该例中的第一个小句中,“那棵树”为有标记话题,“花”为无标记话题,即句法主语。话题“那棵树”所管辖的语义范围不仅仅是第一个小句,第二个小句“叶子大”可视为同样是对话题“那棵树”作出的陈述,只是这一小句的话题由于与前一小句话题相同,因此作了省略。同样,第三个小句也省略了话题“那棵树”,而这一省略的话题是第三个小句中的无标记话题,即句法主语。第四个小句的话题同样是“那棵树”,述题部分存在指向话题的空位。对该句的分析可如下表示:

(曹逢甫,2005:52)

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个小句的话题为“那棵树”,之后三个小句的话题因与第一小句话题相同都进行了省略,从而形成了空位。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小句共享了同一个话题,因而形成了话题链。另外,第一个小句、第二个小句中的述题部分也可以进而分析为话题—述题结构,用字母t和c在上述分析中标识。

如例26、例27所示,多个小句共享同一个话题而形成的超小句结构被称为话题链。在本书研究的有标记话题形成的话题链中,各小句话题的省略和代词化与第一小句的话题关系密切,而话题链中的各小句与话题在结构上关系并不一定相同,可能存在不同的话题结构组合。如例27中,话题“那棵树”与第一个小句和第二个小句在结构上形成了前文所述的汉语式话题结构,而与第四个小句的结合形成了话题化结构。再看例28:

(例28)人的心态啊,受到太强烈的刺激,它有时候会变形。

在例28中,“人的心态”成为之后两个小句共同的话题,这两个小句从而形成了话题链。从话题与述题之间形式的关系判断,第一个小句属于上文提到的话题化结构,话题与述题中的某一位置相关联,但是在该位置并没有复指词指向话题,而是空位。再看话题与第二个小句的关系,同样话题与述题中的某一位置相关联,在该位置存在复指话题的词“它”,因此属于左偏置结构。这一话题链由话题化结构与左偏置结构共同组成。

笔者还注意到,有的话题链拆开之后,其中的每一个小句都可以单独表意,但是有的则不行。例如,例28这个话题链中前后两个小句不是简单的并列接邻关系,两个小句如果拆开,第一个小句“人的心态啊,受到太强烈的刺激”显然无法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