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书的会话语料中,所有的话题结构小句以及话题链总和为706例,对这706例小句与话题链进行会话切分后的统计结果如下:182例位于起始话步,占25.8%;524例位于维持话步,占74.2%。从数量与比例上看,位于维持话步的话题结构小句与话题链要远远多于位于起始话步的。这说明说话人使用话题结构时,较为常见的是围绕当前议题进行谈论,继续维持当前议题的情况。相比而言,使用话题结构发起一个议题或者转移议题的情况相对较少。对此,下文还会有分析。
笔者还对除话题链外的624例话题结构小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的三类话题结构在会话话步中的分布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
如图4.2所示,三种话题结构在会话话步中的分布从大趋势上基本相似,在统计的142个左偏置结构小句、324个话题化结构小句以及176个汉语式话题结构小句中,位于起始话步的小句百分比分别为33.8%、21.0%、26.7%,而位于维持话步的小句百分比则分别为66.2%、79.0%、73.3%。Netz和Kuzar(2007)认为英语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在话语管理方面存在功能性差异,说话人主要会在起始话步使用左偏置结构,而在维持话步使用话题化结构,但是很遗憾他们的研究并未给出具体的数据。对于本研究中的现代汉语语料,笔者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在会话话步的分布比例上的确表现出显著性差异,(χ2=8.001,df=1,p=0.005<0.01),而汉语式话题结构的表现则介于两者之间,与其他两种话题结构都没有显著差异。
图4.2 话题结构所在话步
上一章统计发现,左偏置结构的已知性程度在三类结构中偏低,比其他两类结构更多地将新内容作为话题引入会话,且话题信息在后续的会话中也更多地成为会话谈论的中心议题。上文的话步分布统计结果则说明,相较其他两类话题结构,左偏置结构出现在起始话步的情况更为频繁。将这类结构在话语结构切分中的特点与其信息特征相结合来看,与其他两类话题结构相比,左偏置结构更具有将议题引入会话、在会话中确立议题的话语功能。
尽管左偏置与话题化结构在话步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如图4.2所示,位于维持话步的左偏置结构与位于起始话步的话题化结构同样不在少数。因此,笔者认为左偏置结构与话题化结构之间在话语管理上的功能上不存在绝对的差异,它们都可以承担开启话步与维持话步的功能,但是在分布上有倾向性的区别,左偏置结构引入并确立议题的频率比其他两者要更高一些。
此外,笔者也观察了话题化结构的两类次结构在话步上的分布:宾语前置话题化结构以及主语凸显话题化结构。统计数据显示,宾语前置话题化结构以及主语凸显话题化结构在会话话步上的分布比例如下:位于起始话步的小句百分比分别为12.2%与23.6%,位于维持话步的百分比分别为87.8%与76.4%;通过卡方检验,两者在话步分布上呈显著性差异(χ2=4.505,df=1,p=0.035<0.05)。Netz和Kuzar(2007)认为宾语前置结构不具备话语管理功能,而主语凸显结构则具备维持话步的话语管理功能,但是没有数据支持。尽管本书语料中两类话题化结构在会话话步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但并不绝对排斥宾语前置结构在起始话步出现。
观察话题结构小句的分布,目的是对话题结构在话语管理上的功能作出总结。综合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在话语管理方面,左偏置结构、话题化结构与汉语式话题结构事实上都可以承担开启话步确立议题与维持话步继续议题的功能,但是它们在话步的分布上表现出了区别,左偏置结构出现在起始话步的频率更高。在话题化结构内部两种次类别中,主语凸显结构相较宾语前置结构出现在起始话步的频率更高。
上文的统计发现,分布在维持话步的话题结构与话题链要远远多于分布在起始话步的,这点从数量与比例上都可以证明。但是,这实际上是有客观原因的。本书用的是电视访谈的语料;与日常会话语料相比,电视访谈语料有其自身的特征。例如,日常会话中闲聊更多,电视访谈中则相对较少;日常会话中无意义的话语碎片较多,电视访谈中则相对较少;日常会话的语句较短,电视访谈则语句相对较长;日常会话中有意义的内容较松散,电视访谈中则相对更集中;等等。这些差异与电视访谈的目的有关,因为访谈的目的就在于在有限时间内提供观众感兴趣的或者是重要的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聊闲天。因此,在电视访谈前双方都会对节目作出策划与准备,这使得在访谈现场的会话有着中心议题,整个访谈的结构较为清晰,不会像日常会话一样带有较多的随意性。正因为如此,会话双方跳跃式的内容切换不太可能发生,相反,双方会在访谈的时间内就几个核心的议题交换信息。
此外,访谈会话的另一个特征是访谈的双方有着主客之分,且在会话进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分工。主持人一方作为访谈的主人,更倾向于承担引导对方以及调节会话结构的任务。受访者一方作为访谈的对象,则在会话内容构建方面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因此,起始话步这种转换议题、开启新议题的话步通常由主持人进行,主导会话的走向与进程,对话语结构层次的贡献较大。维持话步则由双方共同构建,体现了更多的意见交换与互动,对话语内容的贡献较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访谈中起始话步的数量本身就大大少于维持话步,从统计结果来看也的确如此。大多数话语都是在某个议题的谈论框架内进行讨论,属于维持话步,只有少部分话语是明确进行议题转换的。两种话步本身存在着基数上的数量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两种话步中话题结构小句与话题链数量上的差别,因此上文的统计能说明三类话题结构在分布上的区别,但是无法为话题结构在会话切分中的核心特征作出总结。
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只观察话题结构与话题链在两种话步中的分布情况并不能体现它们在话语结构方面的核心功能。但是有理由相信,位于不同话步的话题结构在表达上可能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笔者在语料中发现,位于起始话步的话题结构小句是疑问句的情况较多,且很少与别的小句构成逻辑上的联系。这与起始话步更多是访谈主持人发起的询问有关信息的情况有关。与此相反,位于维持话步的话题结构小句以陈述句形式表现的居多,且常常与其他小句具有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尤其表现在话题与其他小句中的某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下面的小节中,笔者将这些话题结构小句与其他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个梳理与分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