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包含
语料中也有话题结构表达包含关系的例子,出现频率比前两种关系略低。笔者归纳了两种形式的包含关系:在话题结构内部,话题位置具有多个所指,单独形成语调单位;而述题部分则从总体上对话题多个所指进行统一的描述。这类关系也可视为话题是说话人对述题描述对象的枚举。例8、例9是这类形式的例子。
(例8)
→<sp1>:鲁豫有约,师者于丹讲述她的人生故事。手电,沙漠,两个男同学,昨天的关键词唤起了于丹关于她获得勇气和学生时代的难忘回忆,而今天的关键词又能勾起于丹多少的人生记忆和感悟呢?
<sp2>:牛仔装,红发带,录音机。
<sp3>:其实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岁月,就是我跟你讲到的关乎一个名字...柳村。(省)
(U8)
(例9)
<sp1>:那么我们回到你们最初策策划这样一个活动的时候,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项目,但是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在这个70年之后,这个重走长征路哈。那个那个最初的那个.那个想法.是想在重走的过程中间获获得什么呢?
<sp2>:长征路确实,70年过去,不仅仅是我们,不仅仅是交通广播和小崔这边,很多人用很多种方式都重走过。
<sp1>:嗯是。
→<sp2>:(0)呃骑车的,步行的,呃开车的,中国人,外国人,老年人,青年人,都走过。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一种心愿就是说.实地去看一看。
<sp1>:嗯。
<sp2>:看什么,我想肯定是想去看长征路,看红军,
<sp1>:嗯。
<sp2>:看这些过去曾经发生过那么多事情的那些地方。
(U1)
例8与例9分别取自不同的会话语料U8与U1,箭头所指话轮中画线的小句在话题位置都有多个所指。在例8中,画线小句为左偏置结构,“手电”“沙漠”“两个男同学”是位于话题位置的所指,述题中主语位置“昨天的关键词”回指的正是这三个处于话题位置的所指。在这个左偏置结构小句中,三个所指都是“昨天的关键词”之一,是回指词“昨天的关键词”所包含的个体,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有标记话题集合,而这一集合的共同点则是“唤起了于丹关于她获得勇气和学生时代的难忘回忆”。话题位置的所指是说话人枚举的这一集合中的个体。
例9与例8不同,画线的小句为话题化结构,在述题部分并没有回指话题的成分存在,或者说可以回指话题的位置上出现的是零成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理解,话题位置上“骑车的”“步行的”“开车的”“中国人”“外国人”“老年人”“青年人”这些独自形成语调单位的所指形成了一个集合,它们是说话人所枚举的这个集合的一些例子,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走过(长征路)”,姑且可以称其为“走过长征路的人”集合。在这个小句中,述题位置虽然找不到这样一个集合名称,但同样可以判断出在这个话题化小句内部存在着隐性的包含关系。另外,从例9可以看到,说话人在用话题结构的形式对某集合的成员进行枚举时,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并列关系,也有可能相交,如“骑车的”与“中国人”就有可能出现交集。在这个具体的例子中,话题位置的所指所枚举的是更大集合的子集,而非个体。
话题结构体现包含关系还有另一种形式,说话人并不简单地将包含关系中的个体或子集罗列在话题位置,而是对其分别用小句进行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小句使用话题结构的形式。上文在讨论对比关系时示例的例4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在这里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包含关系,在此重新编号为例10。
(例10)
→<sp1>:换你。CH参加这场盛会的人哪...A有的人..得过奖牌,B更多的人没有得过奖牌,C他们在一起完全是为了增进感情,交流情谊。今年夏天,要举行的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盛会?
<sp2>:呃..第29届。
<sp1>:(0)29届。
<sp2>:夏季=
<sp1>:夏季哦。
<sp2>:北京..((音乐))奥林匹克运动会。
<sp1>:(0)奥林匹克运动会。错了。
(U10)
前面讨论过这个例子中的A、B两个小句之间形成了对比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一个由多个小句组成的话题链,此处添加了话题链符号CH,并用波浪线的形式标识了位于话题位置的所指“参加这场盛会的人”的话题链辖域。在这一话题链中,“参加这场盛会的人”与A小句的话题“有的人”及B小句的主语“更多的人”之间形成了包含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X(Y+Z)的公式,(Netz&Kuzar,2007)而C小句中的“他们”则回指话题链句首的话题。与上文例8和例9不同的是,该话题链中被包含的所指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在句首的话题位置,而是分别由各自的小句进行说明。因此,在形式上与前文所述包含关系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有所区别。第3章中的例17也是个类似的例子,在此重新标号为例11。
(例11)
<sp1>:这个旗子太珍贵了。
<sp2>:非常珍贵。
<sp1>:对。
<sp2>:我们一共在梁宁宁老先生的授权下复制了八面,
<sp1>:噢。
→<sp2>:A其中这一面呢是现在是我们北京交通广播非常珍视的一份.一份关于红军的记忆。B另外七面呢,我们路上.我们也进行了七次公益捐赠。我们也作为我们那次公益捐赠的每一次的礼物,留给了我们七次公益的所在地,留在了长征路上。
(U1)
例11箭头标识的话轮中,画线的两个小句A与B中处于话题位置的“这一面”和“另外七面”,与前一小句中的宾语成分“八面”形成了包含的关系。同样,说话人也不是简单地将它们罗列在话题位置,而是分别用话题结构小句对它们进行了说明,其中A小句为主语凸显话题化结构,B小句则是汉语式话题结构。与例10不同,例11中与“这一面”和“另外七面”形成包含关系的所指“八面”并不位于话题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第二种表达包含关系的形式中,同为集合内个体或子集的所指,处于话题结构或者非话题结构小句,这些小句往往又形成对比关系或相似关系。因此,可以观察到小句以及更大句群的所指之间有可能会形成嵌套的关系。
第2章对汉语式话题结构进行分类描述时曾经提到,大多数汉语式话题结构话题与述题之间的关系类似廖秋忠(1986/1992)论述的框—棂关系。在话题与述题某实体的关系为包含关系时,话题—述题对应框—棂的位置似乎正好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