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本章小结

5.4 本章小结

话题结构在会话中的使用是由于多种认知语用因素的作用而促成的。前人研究认为,对于引入新信息的话题结构来说,将新信息置于话题位置可以减轻听话人的认知负担。对于话题信息已知性程度高的话题结构,笔者的观点是,这些话题结构背后的主要动因是认知凸显的需求。结合对话题结构的语音特征以及话题信息量两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反证了这一动因的存在。话题比无标记主语音高变化更突出,同时比小句内部的述题音高值总体要更高,符合突出表达的特征。此外,说话人倾向于将表现形式复杂、负载信息量大的语言单位以话题的形式给予较独立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减轻自己构建小句的认知努力,同时也减轻听话人对小句进行加工识解时的认知负担,符合认知规律。

话题结构的使用也反映了说话人的语用策略。从互动策略的角度来看,本书发现话题结构体现了说话人的会话支架需求。话题可以作为支架为说话人传递会话合作的意图、争取构建后续话语的时间,并为后续内容提供信息索引。这与会话的紧凑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体现了会话参与双方对会话合作原则与省力原则的遵守。此外,话题结构的使用还体现了说话人对会话的回声性互动控制,以及对会话结构和会话深度的调整与控制。话题结构的会话柔性控制策略,与访谈会话参与者的角色以及在会话中承担的不同任务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说话人对自身角色及互动策略选择的认知。

在会话进程中,说话人还可以在进行礼貌策略选择时使用话题结构,这有赖于话题与述题在语调单位以及语义上松散的关系。从语料中笔者发现,在希望回避相邻语对、间接回避议题、表达敏感议题或有争议议题以及表达异议时,使用话题结构可以帮助说话人实现委婉表达的语用效果。话题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说话人在不同情况下维持交际的顺畅进行,避免尴尬,照顾到对方的面子需求,使得会话和谐推进。

【注释】

[1]例2语段中,sp2为访谈的同性恋嘉宾,因此是女性的“她”在谈论女朋友。

[2]本段会话中为了突出显示说话人sp2话语长度,没有将对方的回应词“嗯”单独分开。

[3]笔者认为画线的小句中“四年”在此并非时间状语,而是话题,因为如第1章的1.1小节所述,这一时间短语并不表示谓词行为发生的时空特征或伴随情况,而是指向具体的认知实体时,应视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