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对比

4.3.1 对比

对比关系是语料中话题结构小句与上下文之间体现的最常见的关系,而对比关系涉及的对象往往是话题所指与话语中的其他所指。下面可以从例3、例4来看话题结构表达对比关系的功能。

(例3)

<sp1>:其实我们很希望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跟您认真地来探讨一下您心目当中的大学之道,有请。((鼓掌))其实我们知道,纪校长担任人大的校长已经有八年了。您也提到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重道也要重术。能不能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两点.分别代表着什么?

→<sp2>:A所谓这个道.它主要还是指向一种理想,啊,一种理论,还有一种规律,还有一种准则,呃.指向的还是.如何做人。在我们人民大学来讲,就是毕业出去以后希望你成为公民表率,强调这个道,啊。B这个术呢.呃就是.实际的技能,动手的能力。

(U9)

(例4)

→<sp1>:换你。参加这场盛会的人哪...A有的人..得过奖牌,B更多的人没有得过奖牌,他们在一起完全是为了增进感情,交流情谊。今年夏天,要举行的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盛会?

<sp2>:呃..第29届。

<sp1>:(0)29届。

<sp2>:夏季=

<sp1>:夏季哦。

<sp2>:北京..((音乐))奥林匹克运动会。

<sp1>:(0)奥林匹克运动会。错了。

(U10)

例3和例4取自不同的会话语料。例3箭头所指的话轮中,A、B两个画线小句都是话题结构小句,A为左偏置结构,B为话题化结构。例3这一会话语段及其下文谈论的议题是“道与术的区别”以及“现在大学中重术不重道的倾向”。从逻辑关系上来看,两个话题结构小句的所指之间形成了对比的关系。具体来讲,说话人将对比的主体“道”与“术”放在了有标记的话题位置,而后由述题部分对话题进行解释说明,提供了两者形成对比的具体内容:“道”注重人的价值培养,而“术”则强调能力的训练。例4箭头所指话轮中画线的两个小句A与B在话语内容上也具有对比意义,对比的主体为所指“有的人”与“更多的人”,小句A的述题对话题进行了描述,提供了与小句B形成对比的内容所在。与例3不同的是,例4中A、B这两个小句并不都是话题结构,A属于话题化结构,被比较的为所指“有的人”,位于有标记的话题位置,而B则是无标记的SVO结构,被比较的所指位于无标记的主语位置。此外,还有些例子中被比较的另一方出现在宾语或补语或其他位置。

从例3、例4可以看出,话题结构的话题在话语内容方面与会话其他实体形成对比的逻辑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对方也同为话题结构的有标记话题,因为话题结构一方本身已经对形成对比关系的实体进行了凸显。

另外,笔者也注意到,对比可以分为显性对比与隐性对比两种。显性的对比关系中,被比较的两个所指在会话中都得以表达;而隐性的对比关系中,只有比较的一方得到表达,但是句子结构等其他方面信息隐含了比较的另一方的存在。可以参照例5:

(例5)

<sp1>:最近...呃..有一个.网上的现象挺逗的,就是现在.有女人愿意花三万块钱让网上的婚姻猎头啊呃给你做特别详细的心理测试,然后呢就帮你去找那些.呃你最喜欢你最喜欢的男性。网上呢很多测试也非常流行,就是说女人现在到底啊要找什么样的男人才肯嫁。结果呢,现在他们就发现,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仍然是经济稳定,第二是良好的教育背景,第三是合适的年龄相貌和性格,第四还是很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那丹丹姐你觉得这个..符合常理常理吧,常识啊。

<sp2>:我觉得其实怎么样都行,尤其女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寂寞,我觉得其实.大概=

<sp1>:[嗯]

→<sp2>:[在]网上找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哈,我估计不会是二十几岁吧,二十几岁的小孩机会太多了。

<sp1>:哎哟,不行,二十几岁现在也有找,你觉得二十几岁的时候,机会都很多?

(U4)

例5取自会话语料U4,箭头标识话轮中画线小句为汉语式话题结构小句。基于这个小句出现的会话上文内容,可以判断说话人的话语中暗含了隐性的对比关系,虽然她没有说“三十多岁的机会不太多”,但听话人可以很容易进行推断而得出“二十几岁比三十多岁机会多”的意思。这一类的情况可以称之为隐性的对比。

在话题结构小句形成的对比关系中,最常见的为话题结构与非话题结构形成的对比,其次是话题结构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上例所示的隐性对比在本书的语料中鲜有出现。但是这一现象与Taglicht(1987:47)对对比关系进行的分类十分相符。

如前文所述,话题结构的话题凸显了对比的主题,述题则提供了对比的话语内容,这一功能在本书的语料中最为多见。事实上,很多学者都对话题结构的这一功能表示关注,如Gundel(1987)、徐烈炯和刘丹青(2007)都认为对比是话题的重要功能,也有其他学者持类似观点,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是,除了对比以外,以往的文献中很少提到话题结构的话题所指内部或与上下文其他所指形成的其他逻辑关系。以下对语料中展现出的这些关系做一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