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本研究的信息分类框架

3.1.4 本研究的信息分类框架

已知性等级与熟悉度量表有各自的特点与缺陷。在考虑语用原则以及语境因素后,已知性等级中严格的指称形式与认知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时并不那么准确。熟悉度量表偏重对信息来源的判断,但它对信息状态的定义却是有争议的。因此,本书会将两者结合来判断语料中话题的信息特征。在信息认知状态的类别上,采用已知性等级理论中的类别,一共是六个类别的信息认知状态:焦点的、激活的、熟悉的、可唯一识别的、有指的以及类指的。同时,也参照熟悉度量表把信息来源考虑进去,以期对信息类别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例18至例22为本研究会话语料中的例子,用以示例这六个不同信息认知状态的话题。

(1)激活的。

(例18)左偏置结构

<sp1>:那等于说呃那个.女战士的.我们讲所谓的这个婚姻也好,这个作为母亲的角色也好,在那个在那个时候都是=

<sp2>:对

<sp1>:都是要牺牲掉的?

→<sp2>:牺牲生命.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办法(嗯),因为一旦牺牲就...但是你要是牺牲掉比如说把孩子扔下(嗯),把你自己.这个亲人给扔下(嗯),包括对这个生理极限的挑战(嗯),我想这一点对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中央红军走的时候,只有30个女红军(嗯)。除了.像康克清贺子珍这些少数的这些人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是..没有见见.嫁人的姑娘(嗯),就是做政治工作的女干部(嗯)。大部分红军,包括领导人的夫..妻子,都是留在.当时留在甘南闽西了(嗯),没有带走,在当里,留下了无数....我们叫红嫂。今天已经非常少了。这些红嫂,她等她的丈夫。

(U1)[2]

(2)熟悉的。

(例19)话题化结构

<sp1>:杨教授,您有没有比较过中西方的大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不同的.呃素质?

→<sp2>:呃我觉得刚才.纪校长讲的那个道和术的区别呢,呃很多前代的教育家呢都讨论过。蔡元培呢也讲过学和术的区别,也是一个大概的道理。那么在西方的古典教育当中呢,非常强调.大学教育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培养一个.有用的商人啊医生啊律师啊工程师啊,而首先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有智慧的人。

(U9)

(3)可唯一识别的。

(例20)左偏置结构

<sp1>:对,这个缺口的确是存在的。可是我们问一下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缺口?在93年的时候国家就表示,到2000年时.GDP中百分之四的钱应该投入到教育中去。可是事实.八年已经过去了,中国这百分之四的钱从来没有到位过。这是财政的问题,而不是校长的责任啊。

→<sp2>: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91年到两2001年的十年间,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他就募集到了一百亿美元用于学校的建设,使学校的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这个时候我们想问一下,让大学校长主动承担起找钱这样一个任务,为什么不是一件好事呢?

(U9)

(4)有指的。

(例21)话题化结构

<sp1>:那你的妈妈出去别人家,一ti一起出去.跟爸妈一起出去,

<sp2>:是。

<sp1>:你妈妈怎么介绍她?说这个是我的女儿,这个=

<sp2>:是我女儿的朋友,就这样。

<sp1>:这样子。

<sp2>:对。

→<sp1>:呃..当然生活当中你们的朋友哇同事啊.都知道你们的..关系对吗?

(U3)

(5)类指的。

(例22)话题链

<sp1>:对你来说,这怎么分布这些精力?家庭.工作,分配时间。

<sp2>:呃.时间,你说分配.这个根本谈不上分配。这个..只能说工作.工作..再工作。

→<sp1>:但是人是这样啊,一个人.工作对他很重要,但是家庭生活.对他来说同样也很重要。那当你工作上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你发现.自己跟自己的家庭...歉疚有那么多,亏欠有那么多,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完满吗?你要不要改变它?

(U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的会话语料中并没有处于已知性等级理论中定义的“焦点的”状态的话题。根据Gundel et al.(1993)的理论,活跃程度最高的“焦点的”信息,在形式上表达为非重音的代词。第2章曾经讨论过,话题结构在韵律上的特征包括话题在音长与音高上比无标记主语要更为凸显,可以参照第2章的例子(例16B)以及它的音律图(图2.4)。换而言之,有标记话题结构中话题的韵律特征之一就是在话题部分存在语调上的重音,这刚好与已知性等级理论对“焦点的”信息认知状态的特征描述相悖。因此,虽然本书的语料中的确存在代词充当话题的情况,如第2章中的例15B,但它们的信息状态不能归类为“焦点的”信息,这是由话题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上文曾经提到,语料中的话题结构还包括了以动词短语及小句形式作为话题的结构,笔者将这类话题称为谓词成分话题。因谓词成分内部本身情况比名词短语形式更复杂多样,难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观察其指称情况,而以部分代替整体又缺乏科学性,因此在统计话题的信息特征时将谓词成分话题排除在外。

本书关注的是话题结构在会话中所表现的信息特征,因而与其他研究只关注话题结构内部的信息特征不同,本书关心的维度包括了两个方面:话题本身的信息认知状态以及话题信息在后续会话中的接续状态。在对前者进行研究时,会考虑话题的回指状态以及各不同信息认知状态对应的话题表现形式,以期对已知性等级理论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取得更深的理解。在对话题接续状态进行研究时,也同时关注信息的接续形式,希望以此了解话题结构对会话信息构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