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对外推行: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

四、文明的对外推行: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

在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批判视域中,资产阶级社会因为“发达”,所以“矛盾”,文明的过度发达不仅带来了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文明的内部压迫,还因为“发达”,所以资产阶级有能力创造世界历史,表现出文明的对外推行。

发家致富是资产阶级的生存逻辑,既然如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增殖和发展,资产阶级势必要把自己的文明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的文明范围。资产阶级由此创造出把一切国家在经济上联系起来的世界历史。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把一切国家在经济上联系起来的世界历史,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本国的世界版本,即所谓的世界历史,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把本国的情况变为世界的情况。“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42]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已经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资本主义的文明——以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为核心内容的商品经济社会,继而在其他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的文明,在其他民族那里建立起同样性质的商品经济社会。当然,资产阶级创造这一世界历史的过程,正如他们在本国创造资本主义的文明那样,是在暴力和血腥中达到的。在这一世界历史中,资产阶级对待其他民族国家的方式,犹如他们对本国的无产阶级那样,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在文化上进行支配和奴役,把当地的资源变成他们发财的资本,把当地的人民当作他们剥削的工人,把当地变成他们统治的殖民地。相比之下,他们对外推行的文明比在自己内部的文明更加“文明”。马克思在印度问题上指出:“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43]这意味着,资产阶级文明的对外推行,在资产阶级为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把自己发达的“文明”所内在的矛盾带给了殖民地,也就是把资产阶级社会所固有的经济剥削、阶级矛盾、政治压迫等顽疾一并“传染”给殖民地。一言以蔽之,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文明方式在其他民族国家那里再造了属于资产阶级生存逻辑的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世界历史表达了强烈的殖民主义批判和道德批判。

资产阶级文明的对外推行,一方面,打破了一些民族国家在物质和精神生产上既有的传统模式,从相对封闭的状态演变为相互联系的趋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44]从经济上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民族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要说明,这种所谓的客观条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扩大利润来源的“自觉”,同时又是“不自觉”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自觉”的结果,是指资产阶级文明的对外推行,就是为了资本的增殖和发展,就是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而且,造成他国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客观条件,只是资本增殖和发展、实现发家致富所需要的基础和便利而已。同时,所谓“不自觉”的结果,是指这种客观条件所反映的并非是资产阶级推行自己的文明是为了他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自己资本的发展,只是为了资本增殖和发展、实现发家致富及其为这一目的提供基础和便利所造成的附带形式而已。简言之,所谓世界历史,是资产阶级对外扩张和统治世界的文明。这是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的根本性质。

最后,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观点,资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所体现的不仅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上的文明对外推行,也是在精神生产领域上的文明对外推行。从地方的文学向世界的文学的转变,这将使其他民族国家的地方性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在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的根本性质上说,民族文化的发展,意味着建立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文化——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在他国开拓文化“市场”、扩大文化“影响”。在资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中,文化如同经济那样,也对其他民族国家造成了“自觉”,同时又是“不自觉”的结果。所谓“自觉”的结果,是指资产阶级文明的对外推行,在追求资本增殖和发展、达到发家致富的过程中也把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一同推行到其他民族国家,把资产阶级的文化变成世界的文化,并利用这些文化来达到维护殖民统治的目的。所谓“不自觉”的结果,就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本身并不是文明对外推行的目的,只是在追求资本增殖和发展、实现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所造成的附带形式而已。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专门对殖民文化进行研究和批判,然而在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中蕴含了对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意识,这无疑是后殖民文化批判的理论先声。同时,在这一意义上看,世界历史理论中所蕴含的对文化问题的批判性分析,从更为宏观的维度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视野,实质上是文明批判中的文化批判,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批判来展现其中所涵盖的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批判,通过揭示文明的矛盾来全面地把握文化的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本内容中的总体特征和世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