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展望

结 语 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和展望

文化作为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结果,作为人在生存发展的需要中建构的精神生活,是关乎人本身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一个国家、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文化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文化理论研究的自觉意识也就显得更为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进路,文化理论研究的自觉意识,就是体现在文化创新上。创新是文化不断释放潜力、激发活力、绽放魅力的发展机制,文化创新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文化理论研究的自觉意识,是文化创新意识,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文化理论研究的价值融入文化的创新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创造新成就、新成果的发展进程之中。在这一意义上说,文化理论研究,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结合文化建设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立足新时代,切入新视角,提出新观点,展现新气象,文化理论研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走进当代和展望未来。

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甚至是多学科的文化创新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来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课题,文化理论研究及其创新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文化问题,并通过文化问题的研究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精神品格。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改变世界实质上就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科学的“批判的武器”与革命的“武器的批判”相统一的基础上所发现的新世界就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展现了人类构建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好未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关于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展开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维度,彰显了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意义,成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导向。

从文化层面上看,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革命性的先进文化,是指引人们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说它提出了一系列‘铁的规律’让人们去遵守和操作,而是由于它体现了强力的批判精神,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单纯的工具,它更是人性自由的张扬和人生的探索精神。”[1]这意味着,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文化问题,不仅仅需要一种科学的阐释,也需要一种批判的思考,在科学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文化理论中展现出对人们生存发展利益的价值关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科学理论,也正是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历史进路。同样,马克思主义对现存世界的文化问题的理解,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来科学地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也是基于辩证法的革命本质来批判性地理解文化发展的状况,从而敞开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批判精神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对旧世界思想文化问题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批判性的研究,实质上是由“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以及“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实践主题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批判性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式。正是如此,从批判性维度作为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点,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文化理论研究创新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文化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整体结构中的文化进行自主思考、自觉把握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意识的导向下提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文化问题,在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科学视域中来批判性分析文化问题,就不是简单地对文化问题发表评论,也不是直观地对文化现象进行描述,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对文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还需要从中把握一定的基本架构和内在机制,以此作为批判性分析文化问题的理论方式,这种基本架构是基于社会矛盾运动的文化定位、基于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审视、基于人的生存方式的文化关切、基于未来发展目标的文化进路,这种内在机制是文化批判的深层逻辑、现实境遇、核心要素、实现方式,特别是可以尝试用文化模式的型变、文化资源的匮乏、文化内涵的混积、文化心理的冲突、文化方向的偏差理论范畴来建立考察文化矛盾及其克服的理论视域,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问题的批判性研究更加深入和具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值得尝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这一意义上,本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旨在于从文化问题切入并以一种批判性的研究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批判精神,实质上就是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批判性地分析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同时剖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问题上所变造和发挥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致力于用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文化批判基本架构和内在机制来进行文化理论研究,最后落脚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来展现文化建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断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也是通过发展文化来不断满足人民在精神文化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把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一种批判性的研究在对文化创新的内在推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对文化思潮的应对掌控、对文化自信的坚定树立、对文化生活的积极调适的问题上提出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也特别从党的思想建设层面上展现出对于全体党员持续补足“精神之钙”和直面错误思想“敢于亮剑”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当然,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全面进步、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单靠文化就能实现的,文化是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既需要精神层面上的科学的建设性的“批判的武器”,更需要物质层面上的实践的建设性的“武器的批判”,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这一总体布局中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会不断取得新成就、新成果,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全面进步、美好的生活方式创造强大的精神动力。

【注释】

[1]邓晓芒.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