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自信的坚定树立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视域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文化创新,体现了在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批判性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批判性应对掌控文化思潮中所不断实现文化创新的文化建设过程。
正是在这一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形成同时也特别需要一种致力于实现文化发展的积极文化心理,展现出一种基于历史与现实对自身文化的发展成就和发展前程的高度自主自觉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是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通过交流和交融,吸收包容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63]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本态度和强力导向,是正确解决中西文化问题的关键意识。这意味着,文化自信,就是我国在建设自身的文化过程中,既不要自贬传统文化,不要推崇西方文化,不要表现出“崇洋媚外”的文化自卑;也不应夸大传统文化,不应拒斥西方文化,不应表现出“因循守旧”的文化自大。坚定文化自信,就应该具有自觉的、批判性的文化意识来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表现出一种能够自主自觉地在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中不断创造和展现文化新成就、新成果的积极文化心理和实践取向。文化自信,源自对中国悠久历史的文明成就和当代中国社会的伟大成就。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也是对西方先进文化的认可。文化自信,充分展现出对中国文化历程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科学把握,更是反映出对中国文化成就的有力创造。文化自信,是以一种博大的开放视野、健康的批判思维、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分析中西文化问题并由此更好地解决中国文化发展问题。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正确认识:既要看到中国历史长河的文化成就,这是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也要看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文化衰落。“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危机,使中国人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下深感传统文化的严重落后和缺陷,国人充斥着文化危机感、文化焦虑感甚至文化自卑感,也激发了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信遭受最严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正是如此使得文化自信贯穿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成为民族复兴的深层因素和鲜明主题。”[64]而且,更要看到为了改变近代文化衰落的历史困局,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实现的文化转折和文化振兴,这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其次,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对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形成正确认识:既要取其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精华,又要去其有悖现代化建设的糟粕。“确立文化自信,就要不断增进辨析与扬弃各种传统文化的能力。”[65]也就是说,只有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果并以此坚定文化自信。最后,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对外来文化的现实价值形成正确认识:既要看到西方文化的进步性,也要认清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汲取西方文化中代表现代性的积极因素,也才能有效地抵制其具有腐朽性的消极成分、抵制其用于和平演变的具有渗透性的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果并以此坚定文化自信。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要对文化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不拘谨于传统,不崇拜于西方,要以我为主,又海纳百川,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批判性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批判性应对掌控文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