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匮乏的生存方式

二、生活匮乏的生存方式

在对劳动异化的生存方式的分析和批判中,马克思实际上同时揭示了这种生存方式的具体困境和实际危害——生活匮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迫不得已把异化劳动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时又不可避免被异化劳动破坏自己的生存方式,从根本上说,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从事的异化劳动,与其所遭受的生活匮乏,是同一性质的生存境遇。相对来说,前者主要是就人的生存活动的过程而言,后者主要是就人的生存活动的结果而言。也不妨说,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就是生活匮乏。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达生产力给工人带来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充裕,反而是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匮乏。对于工人阶级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发达”,所以“匮乏”。生活匮乏的生存方式,即因生产“发达”而“匮乏”的生存矛盾和生存困境,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关切人的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和现实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分析文化问题的重要立足点和切入点。

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的生存逻辑就是实现的资本增殖,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发财致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产阶级必须掌握一种物质力量——工人阶级,即购买劳动力商品。“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51]劳动力成为商品,特别是其对资产阶级而言的使用价值,对于资本增殖而言具有决定意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资本家希望劳动力提供的独特的服务。”[52]马克思在此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无产阶级在资本运动过程中是商品形式的物化存在,是供资产阶级使用的工具性存在。商品化的无产阶级成了为资产阶级创造商品价值和发财致富的源泉,是资本运动的根本动力。但是无产阶级只能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存的少部分价值。也就是说,资本运动的具体过程形成了资产阶级所得大部分价值与无产阶级所得少部分价值之间的对立关系。创造商品价值的无产阶级因此处于被剥削的劳动过程和生存状态,遭受着物质匮乏的生存困境。马克思在此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对“异化”的批判并由此揭示出无产阶级的生活匮乏的生存方式。

在分析劳动力商品的基础上,马克思还深刻具体地揭示出在资本运动的必然趋势以及无产阶级必然由此遭遇的生存危机。马克思指出,资本运动所反映的就是资本家对资本增值永无止境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日,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把使用劳动力商品的时间不断延长,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但是,马克思对此做出了严厉批评:“可是工作日有一个最高界限。它不能延长到超出某个一定的界限。这个最高界限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劳动力的身体界限。人在一个24小时的自然日内只能支出一定量的生命力。正像一匹马天天干活,每天也只能干8小时。这种力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休息、睡觉,人还必须有一部分时间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如吃饭、盥洗、穿衣等等。除了这种纯粹身体的界限之外,工作日的延长还碰到道德界限。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53]事实上资本家却往往要接近甚至突破这种身体界限和道德界限,其结果必然是对工人阶级的身体状况、精神需要甚至整个生存方式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可见,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研究特别是对工人阶级身体和精神状况的关切,强烈表达了内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文化批判精神。马克思还指出,处于身体极限和精神极限的工人阶级,也必然发起对资本运动的反抗和斗争。这意味着,在资本运动的世界,两大阶级之间的分化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尤其是机器的改进和推广,为了更大限度地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采用机器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由此产生了现代工业史上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54]马克思发现,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应用,加速了资本积累,从而也就加剧了两大阶级的分化和矛盾,加深了无产阶级生存的困境和危机。一方面,机器加剧了资本对人的支配。在机器生产的大工业条件下,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身体界限和道德界限的突破更甚,工人阶级的整个生存方式被全面纳入资本增殖的进程,人被全面转化为商品化的工具性存在,更进一步使人陷入物化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机器达到了资本对人的淘汰。由于机器可以革命性地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对人手操作的需求,导致了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的无产阶级大军。“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55]机器生产推动下的资本积累加剧了资本对人的淘汰,失业把无产阶级推向了物质生活资料极端匮乏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工人连异化劳动、商品化的工具性存在也无以维系,资产阶级财富的增加同时就是无产阶级贫困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陷入生存危机。

总之,在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发达”,所以“异化”,所以“匮乏”,特别是在机器生产推动下加剧了无产阶级的劳动异化、生活匮乏的生存困境,甚至造成无产阶级失业的生存危机。对于在这种生存困境和危机所笼罩下的无产阶级,不妨形象地比喻为:在资本面前,向前一步是地狱,向后一步是深渊。[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