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医药学认为疾病的本质是脏腑功能的阴阳失调。《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中国医药学将疾病机制建立在古代形而上的“道”上。《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西方医学认为疾病的本质是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1761年意大利Morgani著《论疾病的位置与原因》,阐述疾病的病理现象,提出器官病理学概念。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著《细胞病理学》,阐述疾病的本质是细胞形态改变,创立细胞病理学。西方医学由此将疾病原理牢固地建立在形而下的“器”上。《易经·系辞》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不可道,名不可名。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医学是认识疾病及治疗疾病的学科。无论是宏观的传统中国医药学还是微观的现代西方医学,认识形而上的道固然重要,掌握形而下的器更重要。宏观的传统中国医药学善于形而上的道,微观的现代西方医学善于形而下的器,两者结合将有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这是我著《中西结合病理学》的初衷。《中医杂志》1986年第2期发表先师沈自尹院士《论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摘要如下:微观辨证是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辨证微观化奠定基础。简言之,是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辨证微观化则是综合微观辨证信息,结合中医传统宏观标准,通过临床方药治疗反复验证,逐步建立辨证的微观标准。简言之,是探寻各种证的微观标准。从微观辨证到辨证的微观化,是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和突破。辨证微观化在微观变化未能形之于外象时最具意义。辨病是西医之长,辨证是中医之长,取西医辨病之长与中医辨证之长,宏观辨证必须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辨证论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第4期发表我的《论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摘要如下:机能辨证是指以中医学生理活动为依据的临床症状辨证,形态辨证是指以西医学正常解剖为依据的病理结构辨证。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是指将传统中医的证候辨证方法与现代西医病理形态变化结合起来,在针对中医学机能变化处方的基础上,再联系西医学形态病理用药。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和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并非同一概念。前者论述的是中医辨证要结合现代微观的实验室指标,虽然也包括部分形态变化,但其核心仍然在微观的机能变化。后者阐明的是中医机能辨证要结合现代形态结构变化,微观的形态自不必说,宏观的形态改变如甲状腺肿大、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也包括在内,其意图直指形态结构,目的是逐步将中医学建立在人体形态结构之上。因此,可以说是前者的补充与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中西医结合的又一思路与方法。西方医学饱尝重视形态的甜头,细胞病理学的问世,将诊断、治疗牢牢扣在形态变化之上,使临床千变万化的外在表现都成为有形可征;细菌、病毒、微生物的发现,有效控制了危害人类的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微循环的阐明,使休克治疗得以突破性发展;器官移植,基因转录,等等,无不深深得益于形态结构的研究。中医学则吃尽忽视形态的苦头,过去的自不必说,就是目前许多历时长久、投资较大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由于没有充分注意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而始终在变动的无形态基础的功能状态上游移,无法将现代研究成果纳入中医学理论体系。魏尔啸《细胞病理学》序曰:本书试图把我的不同于通常所传授的研究结果以连续的形式公之于医学界全体同道。这个尝试已产生了两种意外的结果:它找到了许多朋友,同时也碰上了强烈的反对者。这两种结果无疑都是我们非常希望的,这两方面的反应,对于医学科学的进展都起着推动的作用。当一个人用他所能付出的全部精力和热诚,经过十年劳动,并将他的研究结果提交给同时代人以求评判时,他就很容易希望,这些结果中的相当一部分或许是大部分和比较重要的部分,会得到颇为普遍的赏识。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我的劳动就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庄子曰:恶乎然,然乎然;恶乎不然,不然乎不然;恶乎可,可乎可;恶乎不可,不可乎不可。是为序。
2021年辛丑春月蔡定芳序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内科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