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譬喻经》文本与研究:中印间天文、历法和文学的交流》简介
《《虎耳譬喻经》文本与研究:中印间天文、历法和文学的交流》这本书是由.周利群著创作的,《《虎耳譬喻经》文本与研究:中印间天文、历法和文学的交流》共有72章节
1
《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丛刊》总序
在现今“全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正在加速进行。尽管各方对这一过程的终极价值判断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但是无论如何,各方所面临的对...
2
本书缩略语
《鼻奈耶》摩登伽故事=T24.,no.1464,鼻奈耶,卷3(竺佛念 译) 《大正藏》=高楠顺次郎编《大正新修大藏经》,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4年。 《...
3
目录
目 录 《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丛刊》总序 1.汉译佛经与道藏中的天文历法文献整理与比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钮卫星教授负责) 2.中西方天文历法交流重要古籍整理...
4
上 篇 《虎耳譬喻经》的研究
...
5
第1章 绪论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比较重要的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如汉唐间印度天文历法的传入,元代阿拉伯天文学的采用,明清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科技交流。其中,中印间的天文学交流为期最长,...
6
1.1 《虎耳经》文本简介
《虎耳经》今生故事发生在佛陀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Ānanda)向一位名为本性的女子讨水喝。这位女子属于四种姓之外的旃陀罗(Caala)种姓,摩登伽(...
7
1.2 前人研究
现代学者关于《虎耳经》的研究,是从西方学者释读梵语大规模地整理、翻译梵文文献开始的。 早在1886年,考埃尔(Edward Byles Cowell)与尼尔(R...
8
1.3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对象集中在《虎耳经》的不同语种的不同版本,以全方位发掘这部传入中国最早的星占文献的价值和意义。本书主要针对《虎耳经》的多文字版本进行文献研究,对阿难与...
9
1.3.1 基于文献的历史学考察
最早接触《虎耳譬喻经》,是从它的圣彼得堡藏中亚梵本开始的。这是一组保存较为完整的早期写本,共22个纸质贝叶。据辛岛静志鉴定,这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婆罗谜北道字体。...
10
1.3.2 总体构想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虎耳经》的梵藏汉不同文本,发现其中的差异,了解梵本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华成为目前所见的汉译本的,并体现天文、历法、文学等元素在中印文化...
11
第2章 《虎耳譬喻经》的汉藏译本
《虎耳经》受到佛教文献研究者、中印天文学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前辈的研究中,版本断代上出现了偏差,影响到了若干知名学者的判断。《虎耳经》存世版本众多,涉及梵藏汉...
12
2.1 《虎耳譬喻经》前世今生故事
依照丁敏对于譬喻经的分类,狭义上《虎耳譬喻经》属于譬喻本生,即前世故事中包含佛陀的故事。广义上《虎耳譬喻经》属于譬喻本事,前世故事中包含佛陀及佛弟子阿难的故事。...
13
2.2 汉译佛经目录中的《虎耳经》
厘清了佛经故事,再来探究《虎耳经》不同版本的内容和断代。讨论《虎耳经》的汉译,首先要从古人的佛经目录入手。 最早的公元494年至515年梁僧祐编纂的目录《出三藏...
14
2.3 《摩邓女经》与《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比较
经过对早期佛经目录的考察,《佛说摩邓女经》为安世高所译的旧论,疑点甚多。下文将《佛说摩邓女经》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文本对比,从内部考察来说明《佛说摩邓女...
15
2.4 《虎耳经》诸汉译本年代
通过对目录以及文本的考察,《虎耳经》习见的四个独立汉译本中,《舍头谏经一卷本》为竺法护所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摩登伽经》很可能不是支谦与竺律炎所译,《摩邓女经》...
16
2.5 《虎耳经》藏译本的初步探索
根据《虎耳经》精校本编订者穆阔的说法[35],《虎耳经》藏译是无胜妙贤(Ajitaśrībhadra)与释迦光ākyaprabha)于公元864 年完成的。86...
17
2.6 小结
第二章集中探讨《虎耳经》汉藏译本及其年代。综合整理汉译佛经目录以及前人研究,推测包含《虎耳经》故事的佛经年代先后顺序如下: 最早为《杂譬喻经》摩登伽故事,依次是...
18
第3章 《虎耳譬喻经》中的岁时历法
日晷与水漏是古代社会最常见的两种计时方式,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文明中都有呈现。《虎耳经》中记载的历算知识包含了古代最基本的岁时历法要素,如测量日影...
19
3.1 时间单位换算之一
尼泊尔梵文精校本(简称尼泊尔本)M54.3-54.7: ki bhos triśako kaasya parimāam? ki lavāsya? kimuhūr...
20
3.2 漏刻法与时间单位换算之二
漏刻法是古代计量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了漏刻仪器,在阴天、雨天、雪天、夜晚等看不见日影,无法使用日晷计量的时候也可以测出时间。宗教以及其他社会生活,需要对时间的...
21
3.2.1 文献材料[9]
尼泊尔梵文精校本(简称尼泊尔本): M57.5-58.2.[10] kālotpattim api te brāhmaa!vakyāmi u | kālasya...
22
3.2.2 漏刻法历史考察
3.2.2.1 印度的漏刻法 根据印度天文仪器专家沙尔玛(Sarma)的研究,所知最早的时间测量仪器是漏壶(nālikā-yantra)和海螺(śaku),两者...
23
3.2.3 结论
表3.1为《虎耳经》中关于漏刻法的记载。 表3.1 《虎耳经》中关于漏刻法的记载 比较这三个文本关于漏刻的记载,有一些共同点:同样都是描述泄水型漏壶,将水漏出...
24
3.3 牟呼栗多名称之一
前文可知,印度的时间计量单位有年、月、日、时、牟呼栗多、刻、刹那、迦罗、迦啅、罗婆、瞬等等,其中比较重要并且有特色的单位是牟呼栗多。古代印度人对一昼夜的三十牟呼...
25
3.3.1 文献
M.54.8-57.4 teā muhūrtānām imāni nāmāni bhavanti— āditya udayati aavatipauruāyā ...
26
3.3.2 列表
前人已经整理过牟呼栗多表,参见善波周教授《摩登伽经的天文历数》[54]。牟呼栗多名と人影如表3.3所示。 表3.3 善波周制牟呼栗多名与人影表 此表有两个注释...
27
3.4 牟呼栗多名称之二
在更复杂的历法中,印度人把每一个星宿月的昼夜长短比用牟呼栗多的数量来衡量,日出、日中、日落、夜半等重要时分用不同名称的牟呼栗多来标记,让人根据牟呼栗多名称的推移...
28
3.4.1 尼泊尔本与中亚本文献
M105.5-108.4 athātra śrāvae māse pūre 'ādaśamuhūrte divase sūryodaye ca caturojā...
29
3.4.2 比较满月日牟呼栗多
满月日牟呼栗多这一部分的体例,中亚本与尼泊尔本叙述的方式基本一样,以女宿月为例: 在女宿月的满月日,日十八牟呼栗多,日出的牟呼栗多叫caturojā,rohit...
30
3.5 季节
《虎耳譬喻经》的一段对勘材料[71] 注:中亚本的平行文本中相同者加下划线。 中亚梵本 -av(StP)SI_1_1942 recto folio 8 ti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