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虎耳经》诸汉译本年代

2.4 《虎耳经》诸汉译本年代

通过对目录以及文本的考察,《虎耳经》习见的四个独立汉译本中,《舍头谏经一卷本》为竺法护所译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摩登伽经》很可能不是支谦与竺律炎所译,《摩邓女经》非安世高译,很可能是《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的翻版。《大正藏》中文献海量,包含《虎耳经》故事的佛经远不止这个数量。虽然《从〈天譬喻经〉到〈譬喻如意藤〉》在1940 年问世,但是后来的七十多年间使用的学者非常少,直到当下,不少学者仍然是参考《大正藏》中的记录,作为《虎耳经》诸汉译本的断代依据。在钦克格莱夫(Zinkgräf)著作的指引下[29],笔者又找到了四种。

《杂譬喻经》蛊道家女故事,《杂譬喻经》卷二,二十六(失译 附后汉录)

昔者阿难入城分卫,时蛊道家女,出行汲水,见阿难端正有欲意向,还语母言:“外有瞿昙弟子,为我致之。”母便召所奉鬼使惑,阿难不觉忽到其家。时蛊道母语阿难曰:“今以女相施,不复得去也。”阿难报:“我不随其语。”蛊母作一火坑谓阿难言:“宁就火焚?宁就我女?”阿难恐怖一心,佛即申手遥摩阿难头。蛊道家鬼见佛手在空中来,威神无量,皆奔波走,过拨蛊母着火坑中,身体燋烂,既且然得济。阿难实时得还佛所。后时蛊道母还召鬼神而责数:“汝等不能转瞿昙弟子使惑,何因推我着火坑中?”鬼神答曰:“吾昔与波旬合八十亿众,诣贝多罗树欲坏菩萨,菩萨以手指地,其手纤长合鞔,掌内外握千辐轮,威神无量,八十亿众皆颠倒堕不得复形,今复申来趣,吾等实迮怖,是以散走不当住也。我等鬼神自常仪,若行中人,不中便自害想。亦久知,何所责吾?”蛊道母乃知佛为尊,即三自归,得须陀洹道。[30]

《杂譬喻经》蛊道家女故事情节相对简单,只有今生故事没有前世故事,女子连印度的名字、种族都不具,只以典型的汉语术语“蛊道家女”代之。

《鼻奈耶》钵吉蹄故事,《鼻奈耶》卷三(竺佛念 译)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平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分卫已,还出城。尔时甚热,夏后月暑盛。时尊者阿难行路中道,焦渴。彼中道有旃荼罗女,名钵吉蹄,于井汲水。时阿难诣井乞水,语:“大妹,我今须水,施我少水。”时女报阿难:“我是摩登伽种。”阿难语:“我不问是义,旃荼罗,非旃荼罗也?我今须水,但施我水。”女报:“君母种成就,沙门瞿昙第一弟子,王波斯匿所敬末利夫人阿阇梨,我是旃荼罗种,不敢持水相与。”阿难语女:“我不问汝旃荼罗,非旃荼罗?我今须水,速以水见与。”女答:“若须水者,便取。”时女先掬水浇阿难足,复掬水浇阿难手。浇手足已,复生淫意。时,尊者阿难饮水已,便前进路。时钵吉蹄女见阿难前行不远,捉水瓶还家,启白父母:“阿母,愿以沙门阿难为夫婿。”母答:“此阿难者,转轮王家子,剎利释种,姓瞿昙,王大臣尽识知。沙门瞿昙弟子,是波斯匿所敬末利夫人师。我等小家旃荼罗种,当云何得阿难以为夫婿?”女报母:“若不得阿难为夫婿者,我若当饮毒,以刀自刺,若自绞死。”母报女曰:“此间亦有摩邓伽神语符呪,能移日月以堕着地,复能移着。彼亦能呪,因帝梵天使下,况不能得沙门?阿难使来,或能以一事不可得。若死若生不能淫,设复为沙门瞿昙所护者,我不能得,除此可得。”女闻此语,欢喜踊跃。便起澡浴,庄严身体,着白服饰,敷卧具,思想而望来。时母亦藻浴,着白服饰,以牛屎涂地,以五色结缕,盛满四瓶水,盛满四椀血,盛满椀四种香水,盛满四椀饼浆,以四口大刀竖牛屎四角,头竖四枚箭,然八明灯,取四死人髑髅,种种香涂其上,以花布地,捉熨斗烧香绕三匝,向东方跪而诵摩邓伽呪术。时阿难于祇桓意便恍惚,为呪所缚,如鱼被铁钩,如象随钩。时尊者阿难随呪术至旃荼罗家。母便语女:“阿难已至,从卿所为。”时钵吉蹄女见阿难,踊跃欢喜,前抱阿难,坐着床上,牵掣衣裳,捻挃阿难,譬如力人手捉长毛小羊,从其人手。尔时,尊者阿难见十方尽闇冥,譬如日月为罗睺阿须伦手所障,无复有明,如是阿难为大呪所厌不得动。于是阿难有大力人力(当十大力士力拘夷力亦如阿难)为呪术所厌,不能得动。时尊者阿难,圣道谛力念还得寤,我今困厄,世尊不慈愍我。世尊知阿难为旃荼罗呪术所缚,便诵佛语:

佛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佛之前。

佛者最极尊于人天,谛诸法之王无上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

法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法之前。

法者最极尊于人天,谛断诸缚结永息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

僧者最极尊于世间,谛无有能过僧之前。

僧者最极尊于人天,谛美福第一无上田。

阿难以此实义,于旃荼罗舍得解。诵偈适竟。旃荼罗家内所设呪具,刀箭碎折,瓶瓮破坏,灯灭髑髅迸碎,黑风起展转不相见。旃荼罗呪术不行,母便告女:“此必瞿昙沙门神力所为,众物碎散,呪术不行。”时阿难便作是念:“此将是世尊恩力。”时尊者阿难得解,譬如大象王,盛年六十,醉暴凶恶,身大牙长,从铁靽得解,从城走向空闲处,阿难亦尔,乃尊诵佛语,从旃荼罗舍得解,还向祇桓。时此女人逐阿难,至祇桓门,并作是语:“阿难是我夫!阿难是我夫!”如犊随母,不离须臾。时此女人逐阿难后,不离须臾。时尊者阿难,往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我于诸法中,不见幻惑诳人如女人者,人亦复尔,何以故?以其淫系意故。”是故阿难当觉意方便,不为六欲所牵。时尊者阿难平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分卫。此女人亦逐其后,语诸长者:“阿难是我夫!阿难是我夫!”时阿难分卫竟,还至佛所,前白佛言:“此女去处语诸长者,污染人不审当何为?”世尊告曰:“汝往共语,如姊妹相向,何以故?此女人应当作比丘尼。”时此女人来到佛所,白世尊言:“愿世尊还我沙门阿难,用作夫婿。”世尊告曰:“若须阿难者,于我法中为比丘尼,当与汝阿难。”时此女人欢喜踊跃,“尔时世尊当为道,世尊当为道。”如来世尊问:“有父母不?辞父母未?”女报:“有父母而未辞父母。”“汝往辞父母还。”时此女人即从坐起,诣父母所,而以此事具白父母。父母闻此语已,欢喜踊跃,本殖善根,各应得道。母告女:“欲为道者,便为我等,亦欲共往见世尊。”时父母及女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时世尊为此女故,广与大众说法,无数方便现诸法义,柔濡义檀义尸义天义,说淫不净义,增长生根诸结义,出家义诸道品义。时世尊说四圣谛苦习尽道,时此女人即在坐上解四圣谛。父母得阿那含道,女得须陀洹道。譬如纯帛[迭*毛]衣易为作色,彼闻法亦尔。时父母叉手白佛:“从今以往归佛归法归众,听为优婆塞,尽命不杀归命。”时钵吉蹄女今生得果,头面礼佛足,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所犯过者世尊含容,愿如来不尤责。如小儿如痴,如无善所,向阿难作不善意,愿恕听入道为比丘尼,得依世尊修行梵行。”时世尊告阿难:“汝往,阿难将二比丘尼及此女人,往夏坐比丘尼所。摩诃钵柘钵提瞿昙弥,世尊有教以此女为道,授具足戒。”时阿难受此教已,将二比丘尼及此女人,往诣钵柘钵提瞿昙弥所,世尊有教,使此女为道授具足戒。大爱道问阿难:“云何阿难,世尊许旃荼罗女为道耶?”阿难报:“瞿昙弥,此女人以得道果,何以不得为道?”时大爱道即与剔发为道,授具足戒,教威仪礼节,得八解脱禅,得阿罗汉道。时大爱道将此女人及五百比丘尼,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在一面立。时世尊观钵吉蹄女人意语言:“汝今须阿难为夫不?”时比丘尼惭愧羞耻,长跪白佛言:“尊者,阿难是我兄,同一法,同一水乳。”时阿难意怀狐疑,“我不犯僧伽婆施沙不?”即问诸比丘,诸比丘不知当云何答,往白世尊。世尊告曰:“阿难不犯罪,此乃摩邓伽呪所惑。若复当有被呪术者,彼亦无罪。”[31]

《鼻奈耶》钵吉蹄故事,提到了旃荼罗女,称摩邓伽种,钵吉蹄是女子本名Prakti的音译。该本只有今生故事没有前世故事,篇幅长,与《摩邓女经》《解形中六事经》相比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开元释教录》记载,竺佛念于公元399 年至416 年之间译出《鼻奈耶》,其中所载的摩登伽故事已经成为制戒因缘体的故事了。或许此处是七世纪《楞严经》首阿难伏魔故事的滥觞。

516年梁宝唱《经律异相》卷十五:《阿难为旃陀罗母以呪力所摄》,记载了旃陀罗女名钵吉蹄这个故事,没有前世故事及占星部分。这个故事抄自《戒因缘经》第三卷,即竺佛念译《鼻奈耶》,同时参考了《摩邓女经》[32],为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录其原文。

659年唐道释著《诸经要集》卷七:诫女缘第三收录了这个故事,仅今生故事,没有前世故事以及星占学部分,乃引《摩邓女经》故事编纂而成。

《经律异相》与《诸经要集》都是佛经类书,是依据之前所说的《摩邓女经》版本编纂而成,故而在考量汉译本先后时不纳入考察范围。

值得考察的《虎耳经》汉译本有如下六个:

《摩登伽经》Ch1=T,vol.21,No.1300,摩登伽经(竺律炎+支谦)

《舍头谏经》Ch2=T,vol.21,No.1301,舍头諌太子二十八宿经(竺法护)

《摩邓女经》Ch3=T.,vol.14,No.551,佛说摩邓女经(安世高)

《解形中六事经》Ch4=T.,vol.14,No.552,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失译)

《杂譬喻经》摩登伽故事Ch5=T.,vol.04,No.205,杂譬喻经,卷2,26(失译 附后汉录)

《鼻奈耶》摩登伽故事Ch6=T24.,no.1464,鼻奈耶,卷3(竺佛念 译)

钦克格莱夫(Zinkgräf)的断代标准,以所出现的女主人公称谓异同为标准,部族名是Mātaga,汉译为摩登女、摩邓女、摩登伽,她自己的名字是Prakti,汉译有本性、钵吉蹄等,将文本分为以下三类:

(1)包含本性女(Prakti)故事的文本,故事情节最简单,年代最早,如《杂譬喻经》摩登伽故事。

(2)包含摩登女(Mātaga)故事的文本,故事略丰满,年代略晚,如《摩邓女经》《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3)包含本性女-摩登伽女(Prakti-Mātaga)故事的文本,文本时间有早有晚,故事较丰满,有丰富的添加内容,如《舍头谏经》、《鼻奈耶》摩登伽故事、《摩登伽经》。

在分类的基础上,再结合之前的年代、文本等信息,钦克格莱夫对于汉译本的先后顺序是如此判断的:

最早是《杂譬喻经》摩登伽故事,依次为《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摩邓女经》,《鼻奈耶》摩登伽故事,最晚为《摩登伽经》[33]

这位德国学者在1940 年出版的大作,以扎实的语言、文献功底,翔实的考证,颠覆了人们之前认可的支谦竺律炎译《摩登伽经》在竺法护译《舍头谏经》之前的看法[34],也颠覆了安世高译《摩邓女经》是最早汉译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