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星宿的族姓
孟嗣徽《〈五星及廿八宿神形图〉图像考辨》[21]一文中,对于五星及二十八宿的神形进行了详细分析,是星神图像研究的重要作品。在文中,她提出二十八宿的姓氏当作何解的问题,在下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星占的世界,各国都一样,天上反映人间。印度社会有族姓制度,天上的星宿社会也有族姓制度,具体表现的就是族姓(gotra)。
Gotra,本意是牛舍,引申作家族、世系。法经中有专门的文献来解释和规定gotra,这个来自母亲一方的族姓,因为在婚配之中sagotra 即同属于一个族姓不能结婚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个印度种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女子婚嫁只能选择同等或高一个种姓,视为顺婚,选择严重低于自己种姓的男子,视为逆婚,会受到社会法规的惩罚。譬如《虎耳譬喻经》中的摩登伽女,是婆罗门妇女与首陀罗男子的女儿,受到其他村民的种种歧视。如叠加在种姓(Jāti)之上使用的社会规则。汉译佛经中译为种姓或种性,在宗教的学修上,由于各人的条件不同,它的成就也因之而有差别,甚至有不能成就的,于是社会上族姓区别的范畴,便被应用到宗教里面来了。佛经中有“五族姓(pañcābhisamayagotra)”之说:①声闻乘族姓(śrāvakayānābhisamayagotra),②独觉乘族姓(pratyekabuddha-yānābhisamayagotra),③如来乘族姓(tathāgata-yānābhisamayagotra),④不定族姓(anityagotra),⑤无族姓(agotraka)。[22]
因为种姓容易与Jāti 的汉译相混,而种性又容易混于bhāva 的意思,故而在本书中,追其本意,gotra译为族姓。比较文献中的主神与族姓如表4.3所示。
表4.3 中亚梵本与汉文献中族姓比较表
(续 表)
注:加星号*的单词为写本中无,结合上下文进行的构拟。
由表4.3可以看到,大部分词尼泊尔本与牛津本相同,《摩登伽经》是音译,《舍头谏经》是意译。不同的部分则很有趣。
牛津本与《舍头谏经》比较一致的有:
奎宿的Bhārgavān与妙华表示同样的意思。
娄宿的aśvāyanī与马师表示同样的意思,同尼泊尔本的maitrāyaīya 则难看出其中的关联。
尼泊尔本与《摩登伽经》比较一致的有:
壁宿的dhyānadrāhyāyaīya与陀阇延。
奎宿的aabhaginīya与八姝氏。
氐宿的śākhāyanīya与桑遮延。
从上面这些例证,可以推测,《舍头谏经》与牛津本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与尼泊尔本关系较远。尼泊尔本与《摩登伽经》关系比较接近。
除了星占部分开头的星宿特征,《虎耳经》在后文中也列举了与星宿对应的分野、月蚀等内容。从广义角度上来说,每个星宿所对应的分野,也是星宿特征的一种。下面这一节,是专门来讨论分野的。印度的分野与中国的分野是一样的吗?印度的分野有几套体系?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在下面一节中,读者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