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比较满月日牟呼栗多
满月日牟呼栗多这一部分的体例,中亚本与尼泊尔本叙述的方式基本一样,以女宿月为例:
在女宿月的满月日,日十八牟呼栗多,日出的牟呼栗多叫caturojā,rohita牟呼栗多与bala牟呼栗多之间是日中,日落的牟呼栗多名为vicārī。夜十二牟呼栗多,太阳入夜的第六牟呼栗多,名为nayamana,夜尽牟呼栗多名为ātapāgni。
这两个文本同样的内容与体例,是比较的共同基础。而这两个文本子的对于十二个月满月日的记载大半相同,小半不同,互相补益,可以得知满月日牟呼栗多的真实全景。
根据尼泊尔本与中亚本的对照,如表3.4所示。
表3.4 满月日牟呼栗多表
(续 表)
(续 表)
注:①M105.8-108.4正常字体表示。
②-av(StP)12vl1-13vl5圣彼得堡本用黑色加粗;黑色加粗斜体是尼泊尔梵文精校本中无,只有圣彼得堡梵本中有的部分;加粗字体加*是残片中缺失、根据昼夜牟呼栗多变化规律所构拟的。
分析:
表中字体加粗的牟呼栗多名,分布在角月、氐月、心月、箕月,是只有圣彼得堡梵本残片才有的后四个月的记录,尼泊尔精校本中根本没有这一部分。这样大面积的文本不对应,说明中亚本是一个有别于精校本的文本。
因为这个残本总是右边末尾部分残缺,文中单词加*的部分是文本中没有的。但是这些月份是按规则排列的,所以进行了构拟。
上文几处提到的牟呼栗多名字如表3.5所示。
表3.5 《虎耳经》第二套牟呼栗多体系
(续 表)
注:字体斜体加粗的是中亚本中有,尼泊尔本中无的部分。
上表两列牟呼栗多中,共有的表示同一牟呼栗多的是caturojā,共有但不表示同一牟呼栗多的是sumukha 与samukha、rohita、vijaya、sa
yama、gardabha、abhijit、abhijit和ātapāgni 8 个。由此可见,这两个牟呼栗多体系有联系的,但又不完全一样。右栏的牟呼栗多表,合计只有23个牟呼栗多。而这些牟呼栗多,没有一一对应到三十牟呼栗多的某一分,有的只是在两个牟呼栗多的中间。因为尼泊尔本缺少后四个月的记载,而中亚本作为残本又残缺了一部分牟呼栗多的名字,所以牟呼栗多数量不足标准的30个。
《虎耳经》记载的牟呼栗多体系,不止一套。这些不同的牟呼栗多体系是用来表示不同地区,还是一个地区也可以用多套体系,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