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摩邓女经》与《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比较

2.3 《摩邓女经》与《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比较

经过对早期佛经目录的考察,《佛说摩邓女经》为安世高所译的旧论,疑点甚多。下文将《佛说摩邓女经》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文本对比,从内部考察来说明《佛说摩邓女经》非安世高所作。

本书所使用的方法乃是辛岛静志所提倡的“利用翻版来研究中古汉语演变”[24],本书借用他的两个概念,一是“异译”,即同一部经典不同译者所翻译的不同版本;一是“翻版”,即后来的译者基本照本抄前人翻译的经典,仅仅是对个别词汇表达做了修改,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复制。

《虎耳譬喻经》在《大正藏》中,传统认为有四个“异译”,即安世高的《佛说摩邓女经》,失译的《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支谦、竺律炎译《摩登伽经》以及竺法护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前两个只是包含今生故事,后两个包含今生故事、前世故事、历算星占等。

《佛说摩邓女经》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的全文比较如表2.1所示[25]

表2.1 《佛说摩邓女经》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全文比较[26]

〔2〕 此处用的是英文+数字来代指不同版本,有的地方是用缩略的经名来代指,这两种方式都在缩略语中有记录,在全文中根据不同情况来应用,不作统一。
〔3〕 与Ch3比,这里多了一个者字,反倒不易理解。
〔4〕 即字用得频繁。
〔5〕 饭食与饮食。
〔6〕 后面少了。
〔7〕 咒术成分这里不明显。
〔8〕 后面少了。

(续 表)

〔1〕 妇与妻。
〔2〕 亦与又。
〔3〕 妻与妇,反过来了。
〔4〕 此处将Ch4不通顺之处变得通顺。
〔5〕 可能是为了通顺而做修改。

(续 表)

注:(1)《摩邓女经》= 《佛说摩邓女经》《解形中六事经》=《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
(2)本书引用《大正藏》文本,句读已经修订。
(3)[ ]= 《佛说摩邓女经》中没有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的句子或词语相对应的部分 时,标记为「[α ]」。
(4)[** ][** ]=《佛说摩邓女经》中没有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对应部分前后错 位时,用「[** ]」以及「[** ]」符号表示。
(5)____ = 《佛说摩邓女经》中的词与《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的对应词不一致时,用下划线 标记(例如,「至居所」)。
(6) = 固有名词分别用虚下划线(例如,「阿难 」)。专有名词若与不一致名词冲突,则不加。
(7){ }=多余字。
(8)< > = 遗漏字。
(9)←=α ← β:汉字 β 应换作 α。
〔1〕 结尾差别甚大,Ch4似乎更加古老。

由表2.1可以明显看出,《佛说摩邓女经》的译者增加了《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中短语或词汇,把里面的表达变得更加晓畅生动,比如:{闻如是。一时},{食已阿难},{边而},{女},{视阿难},{悲},{何字},{母},{言},{能},{言},{摩邓},{当},{前},{为佛},{是},{还},{白},{我},{我还到佛所。},{一女},{欲得},{妻},{我言。},{我},{使追},{摩邓},{也},{告女},{汝有发。},{能},{汝},{不},{发},{为我},{汝},{子},{汝},{欲},{家},{爱阿难耳。},{但},{但},{但},{但},{但},{不净},{恶露},{已},{是},{佛知},{即},{耳},{人},{如},{因},{是女},{世},{常},{相},{如是佛道何用不为。佛说},{闻皆欢喜。}。

不一样的词汇或者短语总共是62 处。其中有的是加上佛经的套话,如Ch3.{闻如是。一时};{佛说}是经;{闻皆欢喜。}。

有的是加上沟通上下文便于理解的短句以及词汇,如《解形中六事经》我从乞水。明日有人名摩登——《摩邓女经》我从丐水。{我还到佛所。}明日有{一女}人名摩邓。《解形中六事经》我持佛戒。——《摩邓女经》{我言。}我持佛戒。

《解形中六事经》阿难沙门无发。汝宁剃头发。我使阿难为汝作夫。——《摩邓女经》阿难沙门无发。{汝有发。}汝宁{能}剃{汝}头发{不}。我使阿难为汝作夫。有的是加上主语,如《摩邓女经》{我}昨日行丐食。有的是加上宾语,如《解形中六事经》阿难从乞水。——《摩邓女经》阿难从{女}丐水。《解形中六事经》今日复随。——《摩邓女经》今日复随{我}。

反观《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比之《摩邓女经》只有24处增加:

{以},{者},{佛},{得},{母},{事},{即},{日},{使神脱阿难},{羞},{低头不视},{复},{言},{明日复来。},{即},{皆},{此},{等},{言},{已},{道},{状},{令},{知女意如是。诸沙门则起前。为佛作礼。}。

最后一句《解形中六事经》{知女意如是。诸沙门则起前。为佛作礼。},与《摩邓女经》{如是佛道何用不为。佛说}是经。诸比丘{闻皆欢喜}明显不同。《解形中六事经》接近早期阿含风格,只是叙述大家如何礼敬佛陀,《摩邓女经》则已经使用了套话,佛说}是经。诸比丘{闻皆欢喜},感觉是后期修订的结果。

两个版本中遣词造句不同的地方有:

《解形中六事经》女则与之——《摩邓女经》女即与水。

《解形中六事经》至居所处——《摩邓女经》{视阿难}所止处。

《解形中六事经》摩登——《摩邓女经》摩邓。

《解形中六事经》不得阿难不嫁——《摩邓女经》{母}不得者我不嫁也。

《解形中六事经》母即知之——《摩邓女经》母已知。

《解形中六事经》母便然[27]火。——《摩邓女经》母令中庭地出火。

《解形中六事经》的描述没有显示出母亲会咒术。

《解形中六事经》即叉手呼佛。佛即知之。——《摩邓女经》佛即持神。心知阿难。

《解形中六事经》我亦无夫。——《摩邓女经》我又无夫。

《解形中六事经》女即自思惟。恶露形中。所有正心。——《摩邓女经》女即自思念。身中恶露。便自[28]正心。

《解形中六事经》佛言。诸沙门——《摩邓女经》佛告。诸比丘。此处沙门与比丘的差别可以区分时代吗?

由以上分析可知,《摩邓女经》明显有在《解形中六事经》上修饰、整理过的痕迹,推测《摩邓女经》是《解形中六事经》的翻版。结合目录考证,大正藏中记载《摩邓女经》为安世高所译,实在可疑。而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东晋以后人仿照《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所成的翻版,为了提高经的关注度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将此经归于安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