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两分两至
《虎耳譬喻经》的一段对勘材料[1]
注:中亚本的平行文本中相同者加下划线。
中亚梵本
-av(StP)SI_1_1942 recto folio
8 ti katha
ddhi
‖ himante
tīye māse dohitāyā
a
amīpak
e
a a
ādaśa muh[ū]../ / /
-av(StP)SI_1942_1
1 glīmā
ā
[2]
tīye māse dohitāyā
[3] a
amīpak
asya a
ādaśa muhūrta
divasa
dvādaśa / / /
2 divasānā a
amyāpak
asya eko divasa
sa
vatsarasya pañcadaśamuhūrtā rātri
pañcadaś[a]/ / /
3 pana divasa
译:
……如何增长呢?在冬季的第三个月的dohita,以第八分,日十二牟呼栗多,夜十八牟呼栗多。在夏季的第三个月的dohita,以第八分,日十八牟呼栗多,夜十二牟呼栗多。……在昼的第八分,一天,年,十五牟呼栗多,夜十五牟呼栗多……日……
尼泊尔梵本—精校本
M53.3-53.8 (Mss.kati)
<Mss.bhavanti
hrāso vwddhiśca bhavati[4] |tad ucyate |
dvitīye māsi rohi
yām ai
dvādaśa muhūrto divaso bhavati | ai ādaśa muhūrtā
grī
mā
ā
paścime māse Rohi
yām a
amy ām a
ādaśa muhūrto divaso bhavati | dvādaśamuhūrtā rātri
|var
ā
ā
paścime māse Rohi
yām a
amyā
caturdaśa muhūrto divaso bhavati |
o
aśa muhūrtā rātri
|
译:
夜与日是如何增减的呢?是这样子说的:
在冬季的第二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二牟呼栗多,夜十八牟呼栗多。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八牟呼栗多,夜十二牟呼栗多。在雨季的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四牟呼栗多,夜十六牟呼栗多。
汉译本
Ch2.416b4-b7.弗袈裟又问:“宿在世间。云何转行,安和昼夜?云何得长?如何短?”摩登王曰:“冬时十二月八日,夜有十八须臾,昼日适有十二须臾。春四月八日,昼日有十八须臾耳,夜有十二须臾。计夏七日,当其八日。昼十五须臾,夜亦十五须臾也。”
Ch1.408c18-c21.“大婆罗门!我今更说昼夜分数长短时节。汝当善德。冬十一月,其日最短,昼夜分别有三十分,昼十二牟呼栗多,夜十八牟呼栗多。五月夏至日,昼十八牟呼栗多,夜十二牟呼栗多。八月、二月,昼夜停等。自从五月,日退,夜进。至十一月,夜退,日进。至于五月,日夜进退,亦一分进,亦一分退。”
藏译本—北京版
Tib.(Pk)262b7-263a1.rgyu skar 'jig rten du'jom[5] pa bshad cing ji ltar nyin mtshan ring pa yang bshad par bya ste/ de la dgun gyi zla(b8)ba gnyis pa'i tshes brgyad la / rgyu skar snar ma nyin par la yud cam[6] bcu_gnyis_su'gyur ro/ / mtshan mo la ni yud tsam bcwa[7]brgyad do/ /sos ska'i zla ba tha ma'i tshes brgyad la rgyu skar ni snar ma'o/ / nyin mo la ni yud tsam(263a1)bcwo[8] brgyad du 'gyur ro/ /mtshan mo la ni yud tsam bcu gnyis so/ / dbyar gyi zla ba tha ma'i tshes brgyad largyu skar ni snar ma'o/ / nyin mola yud tsam bcu bzhi'o/ /mtshan mo lani yud tsam bcu drug go/
译:
星宿的世界中,聚合以及如此的昼夜长短是如何说的呢?这样子:
在冬季的第二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二牟呼栗多,夜十八牟呼栗多。在后春的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八牟呼栗多,夜十二牟呼栗多。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毕宿日,日十四牟呼栗多,夜十六牟呼栗多。
整理如表6.1所示。
表6.1 《虎耳经》平行文本中的两分两至记载
中亚梵本:加粗下划线尼泊尔梵本:斜体
汉译Ch2竺法护译本:加粗 汉译本Ch1:下划线
藏译本:斜体加粗
〔1〕 可能就是rohii写错了。
〔2〕 paka在这里表达的是时分,可能是muhurta,也可能是其他的时间单位。
由表6.1可以发现尼泊尔精校本与藏本书本几乎一模一样,四世纪左右的梵本和汉译则较为接近。
吠陀时代以来的印度历法,每个月28(或27)个星宿轮值,每个月的第十五日所在的星宿决定当月月名[9]。参考矢野道雄教授在《密教占星术》中所整理的信息(见表6.2)。
表6.2 印度和中国的月名[10]
由表6.2可以看到,左栏的印度月名翻译成汉语就是宿名,这些月份的梵语名是自宿名三合而来,表达的是属于某宿的月,用不恰当地比方说就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关系。
确定了第十五日的星宿后,以此为中心按照二十八星宿的先后顺序排列。比如说角月,是十五满月日宿值为角宿而命名的,十四日的宿值必然就是二十八宿中排在角宿前一位的轸宿,十六日的宿值必然是二十八宿排在角宿后一位的亢宿;一个月从一到三十,依次排列宿值如下:奎宿日(一日)、娄宿日、胃宿日、昴宿日、毕宿日、觜宿日、参宿日、井宿日、鬼宿日、柳宿日、星宿日、张宿日、翼宿日、轸宿日(十四)、角宿日(十五)、亢宿日(十六)、氐宿日、房宿日、心宿日、尾宿日、箕宿日、斗宿日、女宿日、虚宿日、危宿日、室宿日、壁宿日、奎宿日、娄宿日、胃宿日(三十)。
宿日有28(或27)个,月只有12 个月,所以一年排下来,每个月的同一天,不会有相同的宿出现(见表6.3)。
表6.3 全年宿值表[11]
据矢野道雄提供的《月宿傍通历》[12],十二个月的第八日分别有如下宿日:井宿日、柳宿日、张宿日、轸宿日、亢宿日、心宿日、斗宿日、虚宿日、室宿日、娄宿日、昴宿日、觜宿日,其中根本没有毕宿日。相邻的第六日呢,也是全年十二个月皆无毕宿日。十二个月的第七日分别为如下宿日:参宿日、龟宿日、星宿日、翼宿日、角宿日、房宿日、箕宿日、女宿日、危宿日、奎宿日、胃宿日、毕宿日。第七日呢,唯有正月有毕宿日。故第六日、第七日、第八日全年宿日排列表中,并无三个月皆出现毕宿日的情形。另全年毕宿日总共有十四个,分别是四月一日、三月三日、二月五日、正月七日、十二月九日、十一月十一日、十月十四日、九月十六日、八月十八日、七月二十一日、六月二十四日、五月二十六日、四月二十八日、三月三十日。全年统计的毕宿日中,也没有三个月在同一日有毕宿日。从固定的六七八日对应的星宿与毕宿日的日期两方面考察,都无法在历表上找到尼泊尔精校本中一年中三个月“第八日日在毕宿”的对应关系。
前论可见,尼泊尔精校本与藏译本北京版中出现的三个月同样的叙述“第八日,日在毕宿”,从印度历法的逻辑来推理,即“每个月的同一天,不会有相同的宿出现”,一年有三个毕宿日在第八日,这是历书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甚至可以推断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记载。尼泊尔精校本与藏译本,在此问题上错误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从年代上来讲,藏译本在前,约九世纪前期,尼泊尔梵文本在后,约十七世纪之后。错误的出现,推测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梵本错了,藏文本翻译梵本没有甄别,也随之错误,这是很有可能的,但藏文依据的梵本不一定与今天所见的十七世纪后的尼泊尔梵本一模一样;第二种,藏文本错了,尼泊尔梵本翻译藏文本没有甄别,也随之错误,这是极其少有的情况,因为传统上来说都是藏文本翻译自梵文本;第三种,藏文本和尼泊尔梵本有同样的错误来源,藏文本所翻译的梵文原本,与尼泊尔梵本的抄写原本,都有这个错误存在。观之全经,这是很个别的错误,可以看出抄手不是非常明白印度星宿和月份的关系,或更进一步说,抄手的星占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扎实。
相较而言,而圣彼得堡中亚梵本与汉译本,没有直接点名宿值为何,避免了尼泊尔精校本与藏译本中的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