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华中传播研究》(第九辑)编委会

传播研究

大学校园广播的“声音景观”建构——以“华广之声”为研究对象

一、“声音景观”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二、大学校园广播个案描述:“华广之声”

(一)节目构成及栏目规划

(二)收听情况及听觉想象偏好

三、声音符号与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

(一)声音符号与情感记忆

(二)声音联想与身份意识

四、边界与节奏:听觉空间与传播仪式的生成

(一)物理/声音边界与听觉空间

(二)传播仪式的生成与穿插

五、“声音景观”形塑与意义关联

六、结论与讨论

对话、狂欢与撒播:跨国春晚的传播伦理研究

一、对话:跨国春晚筹备中的伦理实践

二、狂欢:跨国春晚制作中的伦理实践

三、撒播:跨国春晚播出中的伦理实践

结语

影视研究

《七月与安生》:非典型的青春孤独与荒诞

一、镜像:人物的存在方式

(一)“凝视彼此”的身体镜像

(二)“变成彼此”的生存镜像

(三)“合二为一”的生命镜像

二、宿命:命运的回环叙事

(一)安生的轮回:从流浪到回归

(二)家明的轮回:从逃离到“被逃离”

(三)七月的轮回:从涅槃到新生

三、荒诞:结构的多重交错

(一)指向虚无的交错时空

(二)凸显荒诞的反转情节

(三)彰显非确定性的多重意念

国产院线纪录片的研究流变梳理

一、转轨并制催生纪录电影“消亡论”(1993—2009 年)

二、案例细读探讨国产纪录片回归院线的可行性(2010—2016 年)

三、现象级作品诞生带来的多样思考(2017—2018 年)

四、总结与评价

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文化下的受众心理研究

一、文化记忆的沉淀:历史镜像下的怀旧情结

二、替代性的精神满足:精神缺失中的历史追寻

三、参与式的审美体验:他者空间想象与娱乐式消费快餐

四、视听幻象的盛宴:读图时代的视觉审美

新媒体传播中的“反沉默的螺旋”探讨——以网络综艺《创造101》中王菊投票逆袭事件为例

一、“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

(一)“沉默的螺旋”

(二)“反沉默的螺旋”

二、网络综艺《创造101》中王菊投票事件简介

三、“王菊投票逆袭”事件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解读

四、新媒体传播中“反沉默的螺旋”成因

(一)新媒体时代的虚拟性与匿名性

(二)新媒体中的问题讨论并非处于“公共领域”

(三)意见领袖与中坚分子的存在

(四)“把关人”与议程设置理论的失效

五、结语

新闻学研究

新闻叙事框架与公众情绪动员的作用机制探析——基于对澎湃新闻“重庆公交坠江”报道中网民评论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主要研究发现

(一)网友评论的总体情况

(二)新闻叙事框架与公众情绪动员的作用机制

三、结论与反思

我国传媒报道中游戏观念的演进——以《人民日报》网络游戏报道为例

一、对《人民日报》网络游戏相关报道的梳理

(一)文本选择

(二)阶段划分

二、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看游戏观念的演进

(一)对游戏行为的看法,从单面趋向多面

(二)对游戏玩家的看法,从消极趋向积极

(三)对游戏功能的看法,从负面趋向辩证

三、我国传媒报道中游戏观念演进的背后原因

(一)与网络游戏相关的社会环境

(二)网络游戏自身发展

四、结语

浅析区块链技术在打击假新闻中的应用

一、假新闻层出不穷,“后真相”时代到来

(一)社交媒体成为假新闻生产源头

(二)假新闻表现形式多样

(三)传统媒体的裂变式二级传播[2]

二、区块链技术在打击假新闻中的应用构想

(一)内容生产:去中心化与集体维护

(二)版权保护:时序数据与不可篡改

(三)用户评估:智能合约与评估奖励

三、区块链技术在打击假新闻中的实践

(一)美国DNN (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建设

(二)日本Tech Bureau 公司提供“猕训”(Mijin)

(三)美国区块链公司Consensys 与Civil 共同开发区块链新闻平台

(四)哥本哈根媒体筛选网(Media Sifter)建立

(五)美国区块链新闻公司Press Coin 打造全新媒体生态系统

(六)纳斯达克获得区块链专利

(七)波兰初创企业Userfeeds 创新新闻生产品平台

(八)欧盟委员会提出利用区块链打击假新闻

(九)德国浏览器开发企业eyeo 开发新型浏览器

(十)360 搜索上线原创图片认证区块链平台“图刻”

(十一)人民创投与每日经济新闻成立区块链传媒实验室

四、区块链技术在打击假新闻中的展望

(一)完善底层技术,巩固技术保障

(二)制定法律法规,增强制度保障

(三)加快战略布局,培养技术人才

(四)促进媒体融合,构建创新体系

五、结语

新媒体研究

我国网络平台主要活跃群体现状及治理

一、微博诸“V”: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者

(一)微博诸“V”的主要特点

(二)微博诸“V”存在的问题

(三)微博诸“V”的管理对策

二、网络主播:娱乐生活潮流的领航者

(一)网络主播的主要特点

(二)网络主播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主播的管理对策

三、网络答主:社会价值观的传播者

(一)网络答主的主要特点

(二)网络答主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答主的管理对策

四、粉丝群体:生产型消费者

(一)粉丝群体的主要特点

(二)粉丝群体存在的问题

(三)粉丝群体的管理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商需求变化研究——基于人性的三个维度

一、价值需求:用更立体多元的形式传播广告

(一)视频广告:符合视觉传播的趋势

(二)原生广告:内容与广告融为一体

二、便利需求:发挥网络广告的双向沟通优势

(一)互动广告是互联网的天然优势

(二)互动广告以社交媒体为主渠道

(三)互动广告形式:从信息传播到红包派利

三、优选需求:精准营销提高广告的性价比

(一)精准营销广告需求产生的背景

(二)精准广告争抢传统网络广告市场版图

(三)精准广告存在的问题

结语:

社交网络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分析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范围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分析与发现

(一)女大学生自拍的动机

(二)女大学生自拍满足的需求

(三)女大学生自拍与人际关系

(四)女大学生自拍与女性主义

五、结论

自媒体对传统广告代理制的冲击

一、广告代理制的历史背景

(一)广告代理制的含义

(二)广告代理制在中国的推广

(三)广告代理制的意义

二、自媒体发展对广告代理制的影响分析

(一)广告主自建内容营销团队

(二)广告媒介强势地位不再

(三)广告效果升级

(四)广告代理公司竞争加剧

三、问题分析

(一)广告监管难度增大

(二)品牌管理存在风险,对外传播的一致性难以保证

四、结语

B 站纪录片走红的原因——基于信息选择或然率的分析

一、亚文化阵地为主的哔哩哔哩弹幕网

二、高报偿的保证使受众有了极大的满足感

(一)钟情于纪录片

(二)寄情于B 站

(三)共情于弹幕

三、低费力程度使得观看纪录片更加容易

(一)搜索便捷分类明确

(二)资源丰富且自制内容精良

(三)无广告的用户体验

四、结语

新闻史研究

中国第一本新闻学期刊出版过程考

一、磕磕碰碰的第一、二期

二、拖期使月刊变成季刊

三、跨了年的第四期

四、迟到一年的第五期

五、不见踪影的第六、七、八期

六、总结

《华中传播研究》征稿启事

甲、非连续出版物

(一)普通图书

(二)古籍

乙、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一)期刊

(二)报纸

丙、外文文献

(一)专著

(二)期刊

丁、参考文献及带有说明意思的注释体例。例如:

戊、电子文献

己、专利文献

庚、转引文献及其他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