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答主的管理对策
2025年09月26日
(三)网络答主的管理对策
1.落实有限实名制,培养用户负责意识
2017 年8 月25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但到目前为止,普通用户注册知乎仅提供手机号即可,并不需要绑定身份信息。匿名性导致“去抑制”程度加深,用户丧失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为此,我国可效法世界上首个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加大对平台的处罚力度,督促平台落实效果,提升用户的责任意识。
2.提升技术监管水平,加强对大V 言论的监测与管理
知乎配备了敏感词审核系统以屏蔽或阻止敏感信息的发布,但用户也“发明”了多种应对手段,如以空格或标点等形式隔开敏感词汇。而且,该系统并不能有效识别不良或虚假信息。为保证问答质量,平台可建立人机结合的审核机制,借助算法机器人、大数据、云屏蔽等高科技智能技术对言论进行实时审核与监控。此外,知乎目前仅对四类行为设有用户举报功能:冒充他人、垃圾广告账号、个人信息不符合规范、其他,并未涉及对具体问答内容的举报操作。未来可汲取Wondir 的经验,在每条问答后设置“举报”功能,这样可有效提高对违法、违规、不良问答的“反馈—处理”效率。
3.采用“积分制”鼓励普通用户分享内容,避免一言堂
用户是交互问答平台的“灵魂”,用户积极参与才能建构出“多种声音”的问答世界,但目前知乎问答下投票数位居前列的答案几乎均由大V产出,普通用户的“异议”成为螺旋中沉默的一方。针对“素人”的失语,知乎可采用积分机制——提问、回答、分享等行为可视质量高低获得不同积分,用于兑换平台定制周边或赢得专属徽章彰显身份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