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销广告需求产生的背景
最早提出精准营销概念的是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他于2005 年提出,公司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渠道。广告作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自然也是需要更高投资回报的精准营销。传统广告具有大众传播特征,单纯追求广告认知度的最大化,认为广告信息传递的受众越多越好,不考虑消费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大量广告根本没被接受更不用谈产生促销效果,成了无效广告。而精准广告传播则从受众人群的种类入手,在充分采集受众行为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判断方法划分受众类型,然后将其最感兴趣的广告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富有针对性。[10]具体来说,精准广告产生的背景既有广告主和受众的需求,同时也有大数据技术的扶持。
一是从广告商层面看,传统的广告主虽然也想向自己的目标用户传递信息,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里,只有通过大众媒介尽可能地传递给更多的受众,以期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而传统广告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媒介的版面、时段广告价格主要是根据媒介的总发行量和收视率来确定,因此,广告主不管自己的广告最终是否被用户接收,都要根据媒介的总用户数量来支付自己的广告价格,这种粗放式的广告投放就必然导致广告成本高、效果差,大量广告费用不得不被浪费。同时,这种漫灌式的广告不仅浪费投入,而且会引起一些受众的反感。因此,寻找到自己的真正用户,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由“一对多”的“广告”转向“一对一”的“窄告”,就成了广告商用户对媒介新的角色期望。
二是从受众层面看,打开传统媒体(包括传统的门户网站),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涌入眼帘,不同商家的不同广告,不同媒介的不同形式广告,统统涌向受众,引起受众的广告疲劳和反感。这些广告也许根本不是受众想要了解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广告拦截软件,减少广告对受众的侵扰。据研究公司eMarket 估计,2016 年有6890 万美国人使用软件来屏蔽广告,比2015 年增加了34.4%,而且这一数字在2017 年预计将升至8660 万美元。[11]
三是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精准广告提供了技术支持。从广告信息的终极传播目标来说,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将任何广告信息,匹配给需求该信息的任何受众。而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匹配,无疑需要庞大的数据系统支持。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广告传播理想,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受众的身份信息、上网浏览内容信息以及购买、行动轨迹等信息的数据挖掘,可以比较精准地描绘出用户镜像以及用户群像,从而实现精准定向传播。
徐鹏提出了“六维定向”理论:通过时间、地域、受众、轨迹(触点)、场景、频次,来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以精确分析用户需求。通过大数据,基本上可以从这六个维度,对受众进行画像,比如:在周六,一位高收入白领,在购物广场通过购物网站频繁查询化妆品方面的信息,这时大数据系统就会根据此人(白领)、此时(周末)、此地(购物广场)、触点(购物网站)、此场景(浏览时尚信息)、频次(频繁查询)等相关信息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匹配相应档次的化妆品广告信息,进行点对点的推送。这时,对单个广告主而言,虽然传播范围变小了,但传播对象更精确了,单次广告价格降低了,传播效果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