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伦理分析 呵护“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由孩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心理的成熟速度跟不上身体的快速成熟,使得青少年很容易被心理问题困扰,青春期的激昂飞扬对青少年也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期,特别是情绪波动没有及时被关注发现或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在冲动的魔鬼迷惑下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中,指出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自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自杀也影响着最敏感脆弱的青少年们。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社会学家及艺术家都对自杀现象甚感兴趣,尽管有关自杀及其预防的研究和知识日益增多,对于人们为什么会自杀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单一的解释。然而,许多自杀是在冲动下发生的;在冲动之下,当时有容易获得的自杀工具,比如农药或者枪支,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生或死)。
青少年是心理特殊敏感时期。他们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期望被关注、认可。他们的情绪心理需求被忽视时,被隔离感就会产生,而这些感觉常常与抑郁、孤独感和绝望感联结在一起。偶尔产生自杀念头是正常的,这些想法是儿童、青少年正常发展阶段的一部分。他们试图解开生命、死亡之谜。有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高中生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未必会付诸行动,但当他们在情绪出现问题、有反复自我伤害行为时,或把自杀作为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时,这就非常危险了。
由于与自杀有关的忌讳和耻辱感仍持续存在,使人们难以启齿地去寻求帮助或不得不独自一人面对,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意义重大。青少年自杀成为公共心理健康的一个重大挑战,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心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并通过大量的科普宣教,帮助大众理解抑郁等相关的情绪问题,减少偏见和误解,让大家一起来谈论抑郁症,并鼓励求助。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花朵,是未来,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必不可少有荆棘和风雨。的确,他们需要被磨练,但他们还很柔软,需要被支持和保护,还需要被引领,只有用爱来浇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陈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