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点评 爱融化了这座城市的坚冰

医学人文点评 爱融化了这座城市的坚冰

201 9年,武汉的冬天很冷,降到冰点的除了天气还有每个人的心。我们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两个重症病房。在我们到医院之前,病房里面每天都有患者去世,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弥漫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落。说实话,当时挺羡慕方舱医院的医生们,可以和患者一起唱唱歌、跳跳舞,而我们的患者都是躺在病床上的。病情稍微轻点的患者,每天都是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告诉他们病情在好转,病情不好的患者,每天都愁眉苦脸地害怕听到指标又怎么样不好了,情况更不好的患者,就和我们没有更多的交流了。横亘在我们和患者之间的,除了防护服,除了病毒,还有的就是恐惧。该如何去救治这些重症患者,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自认为带去了上海最好的医疗技术,并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了当时最佳的医疗条件,体外膜氧合器(ECMO)、有创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我们应上尽上。我们上班讨论病情,下班讨论病情,睡觉想的还是患者的病情,我们反复推床送患者去做检查,无论白天或者黑夜,一刻没有停留,直到这天87岁的患者和27岁的医生停下来看了一会夕阳。这一抹夕阳感动了千万国人,也瞬间温暖了我们整个医疗队,原来我们也可以停一下,病情之外我们可以多关心一下我们的患者,他们也是有精神需求的个体。在隔离病房里面,看一眼夕阳都是触不可及的梦想。其实何止是患者,1个月来我们医生自己也未曾好好停下来看看武汉的夕阳。后来的我们更加关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们主动送去上海的零食,帮助80多岁的患者用手机视频连线家属,在我们的防护服上写上“加油”,画上卡通人物……“落日余晖”下的人文关怀成为我们对重症患者的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推广到了更多的医疗队。“落日余晖”照片也成为武汉抗疫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医患之间的平等、信任和毫无保留的爱,也正是这份爱消散了病房里面以及全国人民对于病毒的恐惧,融化了武汉的坚冰。

现在,凯哥和我都回归了临床,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患者,经受不同的嘈杂,冗长繁复的工作让我们常常迷失自己,让自己变得程序化。医疗工作已经让我们很累了,我们都来不及关心家人,又何谈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很多时候的一种心态。很多的援鄂医生都在武汉成长了很多,对生命、对责任、对理想也多了一层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医学人文多了很多认识。武汉的患者为何对我们更加感激、更加信任,而许多我们平时同样加倍救治同样十分关心的患者却对我们充满怨言?在武汉我们更加全面地关心每一个患者,让他们真正明白我们和他们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而在平时工作中患者们看到的都是程序化的我们,我们只会快速地跟他们解释病情,而忽略了他们的情绪感受与精神需求。“落日余晖”照片告诉我们人文关怀其实可以很简单,医生们除了医疗之外表达关爱的方式也很简单,也许在病房里面我们不会和患者们一起唱歌跳舞,但我们可以多去安慰一下患者;也许我们不会和重症患者一起去看夕阳,但我们可以推他们去病房窗口晒晒太阳……

“落日余晖”照片的后续故事同样美好,医生陪患者看夕阳,患者康复后拉小提琴感谢医生。这是落日的余晖,却也让每个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和人性的光辉,医学人文的力量润物无声。其实在内心深处,每一位医生都想和患者一起“看夕阳”,每一位患者都想为救治他的医生“拉小提琴”,医学人文给了我们表达真实情感的方式。“爱”是我们医疗的核心,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爱能融化武汉的坚冰,同样也能融化医患之间所有的不理解、不信任,心灵的治愈与身体的治愈同样的重要。

对于医生来说,最美好的事情,是看到患者的微笑;而更美好的事情,是我们能肩并肩一起微笑。

(刘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