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教会了我……

十四、患者教会了我……

他得了晚期食管癌,食管严重狭窄,为预防化疗初期黏膜水肿导致食管梗阻加重,他无法进食,外科行了胃造瘘手术。我刚好是他的床位医生。

初见时,他身躯瘦弱,明显长期营养不良。我告诉他我是谁,他略显疲惫,却不失礼貌地点头问好。我仔细地查看了患者术后伤口:胃造瘘连接胃部的是一根外置的肠内营养管,管内营养液进出没有可以控制的开关,平时打入营养液后,只能将营养管折起再用橡皮筋缠裹着纱布以防胃内容物外流。

我像往常一样早查房,看到患者折起的营养管口仍有少许胃内容物渗出。管口的渗出物,不单单是卫生清洁问题,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心理感受。我看在眼里,心里默默地想着,能不能有什么办法更好地夹闭这根营养管呢?于是我上网查看了器械公司的网站,没有现成专用的产品,但我注意到导尿引流管有一个配套使用的闭管夹。我依稀记得,这位患者术后那几天曾经留置导尿,于是有些兴奋地赶到他床边,找到了他之前使用还未丢弃的导尿管闭管夹。

“我们试试看!”我说道,他也已经领会了我要夹子的用意,同样有些期待地看着我手中的夹子。

我拿着夹子,参照着胃营养管的位置和粗细比画了一下,看起来刚刚好可以作为胃造瘘营养管的夹闭开关!我马上跑回护士站取来了一个全新的导尿管闭尿夹,在清洁营养管远端后,将其套进肠内营养管中远端。

“啪!”夹子夹闭的那一瞬间声音清脆,上下左右移动不了,不松不紧尺寸刚好。

“正好吗?正好!”他高兴得有些不敢相信。

“之前没想到,这下开关方便多了,你不用再担心渗出来了!”

这个问题在胃造瘘术后的患者中司空见惯,如此渺小又每日数次要面对,但却很少有人关心地问过患者是否觉得不方便、是否有办法解决。最后的解决办法算不上高明,但也并不费事费力。只需要先去看到,就能想到和做到。

再次见到他时,是他来院定期化疗的日子,我正巧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便主动要求担任他的床位医生。患者告诉我,他回家后觉得营养管从造瘘口到末端太长了,需要胶布在中间固定,但是胶布粘贴在皮肤上特别不方便,尤其是夏天天气热、出汗多,粘贴处的皮肤容易发红、发痒,且胶布容易脱落牵扯到造瘘的伤口。他又一次地想要“动脑筋”“想办法”了!在网上各种查找后,终于,他看到有一种“腹膜透析腰带”,是腹透患者用来固定腹膜透析管的,防止脱落或者牵拉。他将这腰带网购回来后也围在腰间,将胃造瘘营养管的远端固定在腰带间倒也合适,不仅“隐身”起来跟皮带差不多,而且他感觉生活上方便了许多。

他跟我说:“张医生,以后有同样烦恼的患者,你可要告诉他们这个腰带啊!管用!”是啊,一定有很多类似的“小麻烦”曾经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患者。让我感动的是,患者甘于接受治疗所带来各种不适的隐忍,他们不愿让“小麻烦”来打扰医生的善良,身患重病仍想维护的自尊,以及心系其他病友的仁爱。

我在肿瘤内科快出科的时候,他却又一次入院。这次,胃造瘘口发炎,咳嗽的时候经常疼痛难忍,他情绪有些低落。入院当日下午,我就立刻联系了当时为他做手术的外科医生进行会诊,当即处理了手术伤口,并给出了用药意见。他的疼痛虽然只是稍微缓解了一些,但看得出他的精神放松和愉快很多。

他还没有出院,我却要出科离开这个病区了。出科前1天,我像往常一样去病房看患者,也想向他当面道一声再见。能前后遇见3次,实属难得的缘分,感恩这个普通的患者,点滴之间却影响了我很多。我提出合影留念,他伤口还有疼痛不便用力,可还是坚持坐起身来,微笑地跟我拍照。事后当我看到照片时,他的微笑中有带着一丝丝疼痛的表情,我有些愧疚当时没有及时弯腰蹲下去配合他。

这个患者是大多数肿瘤晚期患者的一个缩影,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历经着长期治疗带来的痛苦与煎熬,在面对死亡恐惧的同时依然保有对生命的希望。在磨难面前,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成为我最敬佩的患者之一。感谢他!

(张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