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伦理分析 面对挑战时,医生需要坚守的原则

临床伦理分析 面对挑战时,医生需要坚守的原则

这是一个病情急转直下、诊疗困难又处处矛盾的棘手病例,对医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临床上,常见病的诊断就好似福尔摩斯探案,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最终能顺利找到真凶。然而,疑难病的诊断似乎很难顺理成章、一蹴而就,医生常常会遇到无法前进甚至无从下手的困境,更会因为诊断的不确定性而如履薄冰。临床治疗也同样具有挑战性,虽然大多数疾病都有着清晰可循的治疗指南或规范,但是每一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自我意愿、个人偏好都不尽相同,这无疑给制订治疗方案增加了难度,既要考虑病情治疗指征,又要兼顾患者个体化需求。

临床诊疗越是充满着巨大的挑战与不确定性,我们就越需要坚守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权利与健康。

(1)患者至上原则。即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其具体内容,包括维护患者尊严和尊重患者、确保医患信息共享、鼓励医患共同决策、与患者及其家庭合作。

(2)最优化原则。即在诊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时遵循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效果的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疗效较好、损伤最小、痛苦最轻及耗费最少。这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将医疗技术判断与临床伦理判断相结合,以达到患者受益与代价的最佳平衡。

(3)知情同意原则。即医生在做出诊断或制订治疗策略时,必须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诊疗、病情预后、收益风险及治疗费用等全面、充分、真实信息,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理解、深思熟虑后自主做出选择。具体内容包括:入院告知、创伤性操作告知、诊断告知、治疗告知、临床试验告知及费用告知等。

(4)保密守信原则。即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疗过程中及康复后,均要保守患者秘密和隐私,并遵守诚信的伦理原则。该原则实施,必须以不伤害患者自身健康与生命利益、不伤害无辜者利益、不损害社会利益、不与现行法律冲突为重要前提。

(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