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点评 倾听你的病患,诊断就在其中
倾听,不只是听见,不仅在生活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沟通方式,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面临患者时最易等闲视之的一部分。著名作家罗纳德在《沟通的艺术》书中写道:“很多人认为听与倾听是一回事,听是指声波传到我们的耳膜引起我们的耳膜震动,进而经过我们的听觉神经传送到我们的大脑的过程。而倾听是‘大脑将这些信号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所以,有耳朵,听得见,不代表我们真正去倾听了。
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在100余天的抗感染之路上,辗转多个医院,不断地向自己的家人、各个医生护士倾诉。她的病其实一直都藏在她的一字一句中,可惜,她的倾诉却一次次地被当成了“抱怨”“啰唆”“絮絮叨叨”,我们只是听见了她的主诉,却没有人静下心来去真正地“倾听”。
很多人会说,工作太忙了,时间太紧了,患者太多了……的确,现代社会,繁忙且浮躁,尤其是医生,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海量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在工作时间可能一直在高速运转。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会“倾听”。真正的倾听包含5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回忆,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并不容易。少说话、不要过早地评判以及学会寻找重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倾听。
少说话,但并不是完全沉默。古希腊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选择在适当的时候说话和发表意见,少说多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倾听,而适时的共鸣会让倾诉者更信任,从而获得更多有效信息。
不要过早评判。先入为主是我们常犯的错误。刻板印象往往会导致我们与真相失之交臂。故事中,患者从一开始,就被戴上常规“泌尿道感染”的帽子,于是,她“满坑满谷的症状”就这么一趟趟地无疾而终,要不是最后遇上医生正好某天值班时候比较空闲,最终可能会烂在肚里不见天日,那么我们错失的,不仅仅是医治好一个患者的机会,更是患者重燃生活希望的契机。
学会寻找重点。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他们说话的内容非常多,且缺乏重点,面对这样的说话者我们可能会失去耐心,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说话的人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只是碍于表达能力,没有把自己的核心思想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思考的速度比对方说话快的优势,在对方表达时寻找对方说话的重点,还可以利用一些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对方说出他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找到对方表达的信息中的重点。
现代医学每天都在进步,但仍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医生只能治病救人,并不是神仙,很多时候并不能“逆天而行”,但良好的沟通和心理上的支持一定会对患者有所帮助。患者在和医生聊他们遇到的问题时,很多时候也都是想获得支持,“倾听”就是我们给他们的第一个支持。
倾听不仅仅是礼貌的注视和频频点头而已,它的价值就如同“说”在一个谈话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样。倾听,只是我们医生走出的第一步,当患者的倾诉得到理解,则是他们迈向健康的第一步。
(林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