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还没讲完!

十一、医生,我还没讲完!

这是我在中山医院肾内科病房轮转普通又忙碌的一天。一如往常,我准备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交班、查房、办理出院、收新患者……可早上8时刚过,刚交完班,预约今日下午住院的新患者,就已经站在了办公室门口。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有点消瘦,眉头紧皱。

护士老师雷厉风行地给老太太安顿好了床位,我也很快来到了她的床旁。还没等我开口问,老太太马上就说道:“医生啊,我头晕,喘不过气……我好像发烧了,没力气,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我肚子痛,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地叫,我一会拉肚子,一会便秘……我一直想要尿尿,晚上睡觉也要尿,我脚也发软……”

天啊!这无穷无尽的主诉,排山倒海,轰炸而来。我的内心,好崩溃啊!不仅如此,一大堆的不适主诉,好像有关又好像无关,让人无从下手。我只好硬着头皮,立刻抓起患者从包里掏出的一大沓看病资料,有些烦躁地翻阅着,希望能找到些头绪。突然,我看到门诊病史记录上,赫然写着诊断“泌尿道感染”,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好呀,那就按感染的思路来问病史吧。

我清了清嗓子,主动打断了她:“接下来,我问你答!”于是,我不由分说地占据了问诊的主动权,一边询问着她的症状,一边翻阅着外院就诊资料,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着“泌尿道感染”的诊断。经过20多分钟的“直接”问诊和“针对性”查体,我自认为基本弄清了她的病情。这是一个老年女性,2018年5月反复出现解尿疼痛,先后4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均诊断为“泌尿道感染”,反复给予头孢地尼、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等多种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不佳;2009年,因“子宫内膜癌”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接受放疗……

尽管外院资料中满是不同时间的腹部B超、CT、MRI检查结果,以及无数张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报告,但是这次入院也还是少不得重复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我开好医嘱,告诉她现在就可以去做检查了。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拉来一把椅子坐下,着急地说:“医生!我还没讲完呢!”

还没等我回答,一位中年女士快速走进办公室,直接打断了她:“妈,可以了,我们先把医生开的检查做了。”很显然,这是患者的女儿,虽然着装得体,但依然掩饰不住疲惫的神色,似乎好几天没好好休息了。

“哎,等等!医生,我真的还没说完呢!我肚子还痛,还会咕咕叫……”老太太不依不饶地继续说着。

“妈,别说了!别家医院主任都说过好几遍了,肚子痛、肚子叫,那是术后放疗肠粘连!”女儿也显得有些不耐烦。

“医生,这是我的肠镜和磁共振MRI检查报告,你再帮我看看!”老太太似乎没有听见女儿的讲话。

“妈,这是肾内科!不看肠子的!”母女俩就这样争执着。我瞄了一眼患者的肠镜报告“……进镜10 cm,因患者无法耐受未能继续进镜,所见直肠无明显异常”,盆腔MRI检查报告显示“未见异常”。嗯,应该就是术后肠粘连吧。

经过2天的检查,不出意料,结果与外院基本一致——血常规还可以,粪常规很正常,肾功能挺好的,肝功能低蛋白,电解质缺点钠,尿常规结果有许多问题(白细胞、细菌、红细胞、蛋白及白细胞酯酶,全都很高),双肾、输尿管彩超老样子……于是,再次开始抗感染的漫漫长路,美罗培南用起来!

患者用美罗培南的第一夜,正巧是我值班。晚上10点多,护士铃响了起来——老太太,睡不着。我来到她床旁,只看她仍然是愁眉苦脸状。

“我给你开片安眠药吧?”我问道。

“医生,我吃安眠药也睡不着,一直要小便的。医生,我还有得治吗?”她弱弱地试探着。

“抗感染治疗是需要时间的,你要有信心。”白天咄咄逼人的老太太,此刻又是那么脆弱和无助,我只能安慰着。

“我小便的时候,肚子也会咕咕叫。”她还是重复着那几句话。

“没事的,肠粘连就是这样的!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天值班也并没有太多事情,看着弱小无助的老太太,我搬出了值班绝学——“话”疗术!尽管白天主治医生查房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觉得她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多少,于是滔滔不绝地向她解释起肠粘连是什么,现在的诊断和治疗又是怎么回事。你们猜怎么着?我的“话”疗术失败了!不仅没让患者安心,反而还把她给讲哭了。

不过,倒也并非一无所获,我有了新的发现。她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睡不着!为什么睡不着,是因为尿急!征得患者同意后,我们进行了留置导尿。1个多月来,患者第一次睡了一个安稳觉!

转眼数天过去了,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尿培养结果回报:阴沟杆菌感染,药敏检查提示:美罗培南敏感。于是,美罗培南继续抗感染7天,症状仍无改善,换用左氧氟沙星后依然无效……疑难病例讨论,考虑子宫癌术后肠粘连所致复杂性尿路感染可能……治疗再次陷入僵局,医生跟患者的脸色也变得愈加阴沉。

又是我值班,老太太又来办公室找我。哎,我该讲的都讲完了,能告诉她的也都告诉她了,就让她发发牢骚,听听她说些什么吧。

“医生,我头晕、胸闷,我好像又发烧了……我还是没力气,吃不下饭……我尿袋里好脏,还好臭……我肚子一直咕噜噜地叫,一会拉肚子,一会便秘,我肚子一叫管子里就有泡泡……我最近瘦了好多……”20多分钟阿婆式的碎碎念让我有些困倦,但是,突然听到她说“管子里有气泡”,我立马意识到有什么地方不对!我的脑子里,飞速地回想着微生物课上的知识,阴沟杆菌好像不产气啊?为什么肚子叫了管子里就会有泡泡?

“咕咕……咕咕……”就在这瞬间,我第一次听见了患者口中反复提到的“咕噜噜”的声音。我立马抓起了身边的听诊器,放在她的腹部。这一听,吓得我睡意全无——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我马上询问今日的腹部症状,老太太看着我紧张的表情,声音有些颤抖:“我今天没有肚子痛,就是有点肚子胀,最近也没有呕吐了,就是大便还挺多的。”听到她说完,我松了口气,但也皱起了眉:没有腹痛、呕吐,也有排便,不是肠梗阻呀,那是哪来的声音呢?就在这时,我眼前的尿管里突然涌出了许多浑浊物。我定睛一看,这就是屎啊!征得患者同意后,我们再次做了腹部CT以及CT尿路成像(CTU)检查,全院大会诊最终诊断——小肠膀胱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尿路感染完全治愈。

回顾这位患者的就诊经过:先后辗转5家医院,做了1次MRI,2次CT,3次B超,用了5种抗生素,走过了100余天的抗感染之路。看似很复杂的诊治经过,然而诊断却一直都藏在患者的主诉中,只是这主诉有点多、有点长、有点特别。我们有时有点不耐心,偶尔觉得不重要,但真正的诊断就这么被一次次地错过了。如果以后,有人跟我们说,“医生,我还没说完!”请留出点时间耐心地听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张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