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点评 医学难免有无奈,生命不可无尊严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每每听到临床上那些感人的故事,脑海中总会浮现冰心讲过的这段话。
医院里是面对疾病和死亡这个话题最多的地方之一。在患者的病榻旁有很多人的意志,患者的意志、家属的意志、医生的意志,还有信奉上帝的意志,它们之间相互拉扯,情感与理智参与其间相互博弈,还有经济状况、医疗资源等。这些多少会影响着一次次的医疗决定,而对危重症患者来说每一次的医疗决定都将左右其命运的走向。李医生的案例展现了在这个过程中家属的坚持所带来的奇迹,爱的奇迹。他的坚定不移,他的执着,为他的爱人带来生的希望。当然还有患者自身的努力和医生的职业精神。
同时这个故事会牵出另一个大家可能想到的问题,一些签了同意放弃治疗的家属们,会不会在某些瞬间自责,扪心自问——“是否尽力?”那些面对亲人故去无法释怀,负有内疚的人,我想他们即使选择放弃也同样充满爱意。
曾有一位医生朋友对我说,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治疗的患者能康复,我想这是医生职业成就感的来源,艰辛努力后最好的回报。每每当医生面对病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当对患者和家属做出放弃的建议时,都是艰难的,作为医生职业的一个部分,无力感深深地被隐藏。家属相较于医生更为束手无策,唯有在情感上给予患者支持,对医生给予信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找资源,满足患者救治的需要。这些方面的努力使患者有了生的动力,以及医生持续努力的信心。在这一切之后奇迹发生了,或者奇迹没有发生。而所有努力的回报如冰心所言:“将这一艰难的过程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我们希望奇迹发生,这些美好的奇迹越多越好,但正因为稀少才称之为奇迹。生命的有限在于它的长度是确定的,而它的无限是其过程的多种可能。比如,经过奋斗有了更长的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有种重生的感觉;或是周围有爱他的家人和朋友环绕,带着爱意、有尊严地平静地离开。在我们不能确定奇迹是否发生时,我们唯有竭尽所能地努力,无论何种决定都是当时最好的决定,而最后我们欣然接受结果。可能满怀喜悦和敬畏地看一个成功救治的患者前来复诊或者回到家中,抑或谨慎和从容地做出医疗建议及接受结果。在人世间,体会生命所带来的痛苦、快乐、美好,欣然接受它的有限性。
(俞梅蓉)
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一名临床医师,要学习更新的知识实在太多,在医疗科技领域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技术、新的药物、新的治疗理念、新的指南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有时候会问自己:要是有一天退休了还能做什么?现在输入的那么多信息还有多少是有用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真正可以传承的、不变的东西存在呢?
“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俗规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医学人文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即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和总结的学科。医学人文精神应该融合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那么,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时,医学人文精神到底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呢?
关爱(care)和治愈(cure)哪个更重要?几乎所有人都会选关爱。那么什么是关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书籍对此的解释会略有不同。例如,西方文化讲“爱”,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等,而这些词中都喻义着“善待”与“施予”。而“爱”在西方文化中的基本含义是“接纳”。接纳什么?接纳“无限的可能性”。在医院里,尤其在急诊或监护室里,“无限的可能性”是指“生命形式的无限可能”,包括健康的状态、任何形式的疾病状态以及死亡。无论患者状态如何,你都能100%接纳并且平等对待吗?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关爱”。
在这一个案例中,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因重症肺炎在急诊监护室治疗了3个月,最终康复出院。治疗过程一波三折。其中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医师和家属始终没有放弃。无论患者的病情多严重,无论过程多艰辛,始终不忘初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险情。哪怕丙种球蛋白上海断货了,家属到外地求购,再难也要把“救命药”带回来。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和家属可能均没有注意到,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原因是在无形中用了上述法则:接受所有生命形式的可能性。当医师或家属接受所有生命形式的可能性后,恐惧就不会影响思考和行动,医师和家属都不会因恐惧而迷失方向。例如,医师陷入恐惧的状态,最可能的是考虑如何避免危重患者的医疗纠纷;家属陷入恐惧状态,则是担心患者残疾影响未来一家人的生活等。只要陷入恐惧,没有人会尽全力,患者的生存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如果说医师的职责是救死扶伤,那么换一个角度则可以说医师的职责是破除恐惧,破除自己、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
(奚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