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看见微光
那天看到群里报名“内科故事会”,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前天值班夜里患者轻轻为陪护老伴盖被子的场景,那一幕既温暖又心酸。类似这样触动人心的场景片段,在忙碌的轮转工作中时有发生却又微不足道。正是这些平凡小事串联成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故事与联系,启发着你我。
好像让我记忆犹新的,都是每天正在发生的很多小故事。刚上临床时,有位患者因为穿刺操作前紧张,提出要跟我击掌,说那样会增加自己的勇气;在医院旁边的小饭馆,半年前接诊过的患者兴奋地把我认了出来;有位患者出院后,仍定期向我表达感谢;那个忙碌的值班日,搭班的护士真是给力;遇到一个新病例,自己暗暗地翻开小本本补充知识……这些小故事成为点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星光,时不时让我们内心翻涌出阵阵温暖的热浪。
我想分享3个最触动人心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一位肝癌患者的故事。
主人公正是开头提到的那位老爷爷,肝癌、门脉癌栓,本次住院是因大量腹水。在经历了腹腔穿刺引流、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TACE)+碘-125(125I)粒子植入术、补充白蛋白、利尿等一系列治疗后,他的腹水仍在进行性增加。这位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是晚期,本人并不知情,刚入院时双目炯炯有神,讲话放松又有力度,显然是对病情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但病情来势汹汹,住院2周腹水不减反增,整体状态也越来越不好。我到床边询问病情时,捕捉到了他落寞的神情。显然,即使家属和我们尽量避免告诉他真实病情,但聪明的他似乎已猜到了大概。
相当多患者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噩耗时,会有或多或少的情绪应激。但这位患者始终平静、克制,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自持。我能明显感受到,在他的家属为他营造美好的“假象”时,他也“伪装”着想让家属安心,相互不忍对方难过,这是多么深厚的爱意。
患者已无法根治,只能予以姑息治疗。告知病情时,患者的老伴眼眶里都是泪,即使这样她还反过来安慰我:“王医生,我们都知道的,你们跟我们是一样的心情。”而我只能转过身,不想让他们看到我快要决堤的泪水。
后来我才知道,患者退休前是高级工程师、院所党委书记。我感慨于他这样的老知识分子,即使自己得重病也始终谦卑有礼、隐忍克制、考虑别人。而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
第二个是一位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他是体检发现腹水,3个月后腹胀逐渐明显才来医院就诊。和上面患者的文质彬彬、客客气气完全不同,这位患者更像是一只“刺猬”,哪怕只是问诊,他的回复里也都是怼人的语气。你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吗?”他会说“你不会看病历吗?”你问他“之前有什么疾病史吗?”他就说“我没病。”总之,你能感受到他的对立和不信任。
与他交流出现转机,是在完成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之后。我们在腹水中发现了恶性细胞,由于没有家属陪护,我们尽量委婉地向他表达出了恶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以后,每次经过他的病房,他总会反复询问:“王医生,这个病还有得治吗?”“王医生,你们看我还有多少生存时间?”……我只能尽量安慰他:“配合医生治疗,效果会更好的”“具体结果还要等进一步病理学检查”……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求生的渴望,他也建立了对我的信任。后来,他还专程给我们送了一份水果,但因为知道他经济情况差,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又送了回去。再后面,我的上级医生告诉我,这位患者又来病房住院,问的还是“王医生在吗?”我感到很温暖。
医患之间从对立到信任,从冷漠到温暖,也许不用走太远的路、花太多的时间。有时,只需要给他们送去一点点的微光,他们就能给你不小的感动。
第三个故事,是我遇到的一次冲突。
今年1月份,一次值班过程中,某床患者突然血压下降、心搏骤停,我们立即开始抢救,因患者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就是因为巡回护士推了呼吸机面罩而导致呼吸、心搏骤停,要求与她对质。护士之所以会推面罩,是因为患者张口呼吸,会导致胃肠道积气;而患者此前病危,已签署放创知情同意书,治疗措施上并无差错。
这件事情跟巡回护士没有关系,但患者家属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叫嚣着让我们给个说法。我和护士虽然并没有错,但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多说多错让矛盾激化。总值班医生、上级医生、保安、医务处老师都陆续赶来,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安全感,患者家属竟然也收敛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对着文文弱弱的我们大吼大叫。接下来,是漫长的沟通。所幸,事情最终也解决了。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你看到复杂的人性。做好正确的事情,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求助上级也非常重要。
最后,我想说每一位患者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有时让我们在疾病困扰的环境里,看到微光,感受到希望;有时也让我们看到万物皆有裂痕,而那,或许是微光照进来的地方。
(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