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伦理分析 从倾听开始,尊重患者权利

临床伦理分析 从倾听开始,尊重患者权利

患者权利(patient's rights),是指患者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应享有的权益或利益,它既是一个法律概念,又是一个伦理概念。

宏观地看,患者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平等权、知情权、自主权、参与权、隐私权及求偿权,看似保障了完整医疗活动的进行。但是,现实医疗实践中患者又似乎无时无刻地“渴求”自我表达、向人倾诉、与人交流的诉求与意愿。因此,真正的尊重,绝不是“喊口号”“高大上”讲维权,而恰恰是听患者好好说话、与患者好好地进行交流。

询问病史,是医生通过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提问、对答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从而做出疾病诊断与评估的医疗活动。患者因为躯体病痛或精神负担来就诊,在短时间内向素未谋面的陌生医生袒露一切,可想而知患者的忐忑与恐惧。绝大多数医生都能做到平等对待不同年龄、种族、职业及地位的患者,但仍需强调摒弃对患者的性格(如优柔寡断、鲁莽冲动等),行为(如强迫、焦虑等)甚至疾病(如性传播疾病、职业病等)的偏见。医生首先要保持自身良好态度与正面情绪,其次要有问有答、有理有节地把握问诊节奏。一场高质量、有温度的病史询问,就是一场仁心、专业、机智及平等的“对话”。医生既要平等耐心地给患者诉说机会,同时又要高效巧妙地引导患者聚焦重点,在双向的言语、眼神及肢体语言等立体交流之中,不仅冷静地获取患者重要病史信息,而且回馈患者关爱与尊重等人文温度。

体格检查,通常紧接着病史问诊后进行,是医患之间更进一步的接触与交流。患者的信任并愿意积极配合,医生更应保护其隐私、维护其自尊、尊重其人格、减轻其痛苦。受检者可能存在羞怯、紧张及痛苦等情感体验,医生若在言语上进行铺垫与说明、手法上轻柔与准确,检查后及时解释与回应,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患者情绪并予以精神宽慰。体格检查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一次“亲密接触”,这样直接的“交流”是检验患者权利是否得到维护与尊重的“试金石”。医生在获取患者体征等信息的同时,可曾想过自己言谈举止间留给患者的是自卑、羞愧与痛苦,还是平静、体恤与温暖?

事实上,临床医疗实践中的某些医患不和谐往往就起源于“不好好说话”“没认真倾听”这样的“小事”,恰恰是这些“小事”汇集起来让患者未能感受到自身权利被充分尊重与维护,继而滋生出了不愉快、不信任、不合作的种种“大摩擦”。患者永远是医患关系中重要的“另一半”,当我们在专注疾病诊断与治疗帮助的同时,也别忘记留出一些时间、一份耐心,听一听他们的倾诉与心声,让患者在经受病痛折磨、人生苦难之时,依然能感到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者温情。

(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