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

第二节 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

在高校系统中,艺术院校是极具特色的院校,是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统一开设的,是高校传播和贯彻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艺术院校既是高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与一般高校有着明显的特色差异,因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遵循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又要针对不同于一般高校的个性化差异,在教学中突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依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实施与教育对象相适应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讲述中国教育梦时指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就是中国教育梦。”由此可见,直到今天,因材施教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这种跨越两千多年而不衰的教育历程,深刻地说明因材施教反映和体现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个性化是当前教育的重大发展趋势,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与原则符合和适应教育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就是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出发,依据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思想行为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于一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理地调整教学的模式、方法与内容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恪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既是尊重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又是尊重艺术院校及其学生的特殊性,这对于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