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艺术案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运用艺术案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艺术案例教学法是利用艺术生对艺术大师的景仰甚至崇拜心理,认真研究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艺德人格等方面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思政课艺术案例教学法针对艺术院校的实际,采用与艺术生专业相关的实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所掌握的方法分析案例,在探讨和分析问题中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增强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陈旧,没有新鲜感,缺乏针对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现在随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导致学生厌学甚至逃课,这仍然是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专业性较强的艺术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显示:在普通高校对思政课程教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达32.6%,有过逃课经历的达36.6%,而艺术院校则分别为46.8%与52.8%,都约高一成半,这说明相对于普通高校,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更为堪忧。随后,我们又进行了“美术专业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因材施教现状”“广州美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渴望教师针对美术生的个性特质、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的占76.1%,而教师能经常做到的仅占33.9%,说明在因材施教方面,美术院校存在忽略艺术生特质的“一刀切”倾向。而与此同时,学生很希望教师采用艺术案例教学法的占77.3%,不希望的则占9.9%,无所谓的为12.8%。而教师能够经常运用艺术案例教学法的只占22.3%,有时这样做的则占33.3%,很少这样做的占44.4%,可见学生的期望与教师满足其期望之间有很大落差,教与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变教学评价方式等来全面提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其中,根据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艺术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和环节。因此,运用艺术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增强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知识兴趣点,而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与艺术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显然兴趣更浓一些。运用艺术案例法,将艺术案例渗透到思政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艺术案例,学生不再感到思政课与自己的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毫无关系,而是通过其熟悉并感兴趣的艺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解答自己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你认为当前美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有50%的学生选择了“与美术专业联系不紧密”。实践证明,只有做到针对不同院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不同的案例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法强调以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为主,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介绍和讲解,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性、互动性的发挥,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这种弊端在专业性鲜明的艺术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艺术院校普遍重艺术、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训练、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艺术生的特点是思想更活跃、个性更突出、创造性更强,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他们感性思维较为丰富,而理性思维有所欠缺,因而对那种抽象的理论灌输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艺术案例教学法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感性化,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更符合艺术生的思维特点,因而也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同时,艺术案例教学以尊重艺术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提供的艺术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更加注重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答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同,艺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理论灌输模式,实现了由注入式教学向师生互动交流的参与式、启发式教学的转化,有利于发挥艺术生思想活跃等的优势,消除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促进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实施艺术案例教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艺术方面的知识素养;既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的和宗旨,又要求教师努力探索艺术案例教学法的一般规律,真正理解艺术案例教学法的真谛,不断提高教学案例的编写能力和实施艺术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显然,这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实施艺术案例教学,能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艺术事例即艺术案例,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学到理论、掌握理论,自觉地运用理论去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既能满足艺术院校学生参与需求,又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同时,由于从艺术的角度和视点切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避免了强制、灌输、说教式且单调、呆板、枯燥无味的思想教育模式,增强了艺术性和趣味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因此,运用艺术案例教学,将艺术案例渗透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知识上的渴求,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