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艺术作品教学法实证分析

一、思政课程艺术作品教学法实证分析

近年来,为把握艺术生的个性特质,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特殊规律,创新其方法,增强其实效,我们进行了多次问卷调研。

在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广州多所高校我们进行了包含文、史、哲、审美等为内容的“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现状”的对比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学生回答问卷的正确率为73.9%,在艺术院校却只为56.8%,相差17.1%。而对审美素质则相反,前者为54.9%,后者则为79.2%,相差24.3%。可见,与前者相比,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明显偏低,而相反,审美素质却明显偏高。

我们又进行了包括心理特征、行为趋向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院校学生个性特征现状”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是否个性较强?”普通高校学生答“是”的为47.6%,而艺术生则为76.8%,二者相差29.2%,说明后者个性明显强过前者。而对“你是否喜爱数学?”艺术生答“是”的为16.6%,而对“你是否喜爱艺术?”则答“是”的为80.6%。由于数学主要依靠抽象思维,而艺术则趋向形象思维,可见艺术生明显存在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质。

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美术专业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因材施教现状”“广州美术学院运用艺术作品教学法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渴望教师针对美术生的个性特质、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的占76.1%,而教师能经常做到的仅占53.9%。说明在因材施教方面,美术院校存在忽略艺术特质、一刀切的倾向。而与此同时,很希望教师采用艺术作品教学法的占79.9%,不希望的占11.1%,无所谓的占9%。而教师能够经常这样做的则只占19.1%,有时这样做的占27.1%,很少这样做的占53.8%。可见,学生期望与教师满足其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通过对以上问卷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艺术生具有如下几大特质:人文素质偏差、审美素质偏高、个性较强、抽象思维偏弱、形象思维较强等等。正因为其人文素质偏差、个性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导致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较弱及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这也是较普通高校,其教育更为堪忧的重要原因。其次,艺术生审美素质则明显偏高,形象思维也明显较强;而艺术作品恰具有形象、生动、美感等特点,且为艺术生所熟知并喜爱,故其对教师借鉴艺术作品进行思政教学有强烈的需求。总之,探索艺术作品教学法是艺术院校增强思政教学实效,突破教育困境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