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艺术案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古今中外“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其艺术人生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启示,折射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是对艺术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艺德人格等教育的鲜活教材,使艺术院校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我们根据学生对艺术大师的景仰心理和崇拜行为,认真研究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艺德人格等方面的素材和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可信可敬的模范榜样,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广大艺术学子成长成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艺术案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你认为当前美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有32.1%的学生选择了“单一片面的理论灌输”,有50%的学生选择了“与美术专业联系不紧密”;当问到“你认为思政课艺术案例教学有什么作用?”的时候,有29.4%的学生选择了“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和“能弥补理论知识的枯燥”,有22.1%的学生选择了“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见,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传统的“文本解读式”的理论教育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看不到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艺术专业和今后的艺术发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们更希望课堂上能够有一些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艺术领域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艺术人生。而艺术案例教学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让学生通过真实典型的艺术案例对课本中的理论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更能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对理论的吸收。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所说:“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并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只有当他有机会从其经验中做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了教育,最后启发是从教授关系中,从经验和观念的交流中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