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选用技能

二、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选用技能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全抛弃旧课程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对旧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用新的教学方法时必须把握一定的选用技能。

(一)课程教学方法类型划分的技能

1.可划分为语言传递性教学方法

基于语言传递性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这里,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成为教学的媒介。这类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其他社会道德规范知识。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可划分为基于直接感悟的教学方法

基于直接感悟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物、教具、示范性演示、参观访问等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生动形象、真实具体,学生可以将多种感官相结合,从而使感知清晰,记忆和思维深刻。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参观访问法等。

3.可划分为基于实践训练的教学方法

基于实践训练的教学方法是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特征,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实习、训练等实践活动,掌握技能、技巧,养成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练习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并用,学以致用。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活动法等。

4.可划分为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为形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思政课程教学最基本和主要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具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和权利,学生的主体性可得到充分彰显,独立性可得到高度发挥。教师在这类教学方法中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管理者的角色。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有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讨论法等。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或在课程的教学之前,教师必须选择教学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什么来选择教学方法是有一定技巧性的。为此,教师必须把握选择教学方法的技能。

1.可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服务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果一节课要完成几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那么就应该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再选择其他几种辅助性方法。

2.可依据教学内容与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来实现,因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能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选用的教学方法适合于教学内容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最优的,其教学效果也会最佳。

3.可依据学生的自身状况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而,选用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力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心理倾向、知识水平、技能状况等相适应。同时,教师还必须考虑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

4.可依据教师的自身素养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法就其本身来说都是“死”的,只有教师正确、准确和创造性地加以组织运用,才能使其成为“活”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该做到:一是从自身的气质和性格出发,如气质外向、性格活泼的教师,可选用讲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二是从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出发,如能力强和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可选用导学法、探究法、单元教学法等。

5.可依据课堂情境的变化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非总是科学和有效的,也并非总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效用经常会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而变化。当课堂情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应该巧妙地因势利导,随时变更和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注意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

1.要与教学组织形式相配合

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是随意的,是要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的。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随意地进行,也就是说,运用教学方法不能孤立地进行,它需要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其相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运用中的作用。事实上,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需要承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不同的。例如,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就需要以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就需要以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主。

2.要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但是,非智力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一定时候它的作用相当大。因此,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智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此,我们要力求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比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可极大地促使学生在今后各个层次的学习中克服学习困难和其他困难。

3.要与学习方法相统一

教学过程是与学习过程相对应的概念,而教学方法又是与学习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教师选用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学生选用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选用了好的教学方法,而学生没有选用好的学习方法,那么不但教学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此看来,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统一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也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统一。例如,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法需要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法相统一,教师的互动性教学法需要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法相统一。

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地获取知识。这既有对教法的要求,也有对学法的要求,力求二者结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从而依靠它去获取一切知识。

(四)把握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的技能

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还必须要把握教学方法现在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被总结和创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势。

1.要把握教学方法主体性增强的趋势

所谓教学方法的主体性增强,主要是指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处于统领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如今,随着创新时代和“人本”时代的到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越来越向“人本”的方向发展,于是学习者成了学习中的主人,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主动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激发。

2.要把握教学方法综合性增强的趋势

所谓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增强,是指教学方法在被使用时,人们开始注重多种方法的交叉、结合、互配,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际上,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边际界限,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在各种教学情景中“包打天下”。因为每一个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具有多重的特点,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功能也都具有相对单一的特点。鉴于此,将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结构与体系系列,通过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从而发挥其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而这也会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需要和必然。

3.把握教学方法模式化增强的趋势

所谓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增强,是指教学方法内容的构成越来越走向模式化。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在如今已经逐步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这主要表现在,它不仅仅包含传统上所指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还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涵盖了一定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过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内容。这就使得艺术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走向模式化,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模式。

4.要把握教学方法现代化增强的趋势

所谓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增强,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借助的现代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被引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方法中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其结果使科学技术与教学方法得到了合理整合。这样,教学方法的技术手段就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例如,思政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最基本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