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艺术作品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探索

二、思政课程艺术作品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探索

艺术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形象体现,肩负着传播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社会风气的重任。社会主义艺术作品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其重要功能是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弘扬并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捍卫其意识形态安全,即所谓“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通,艺术作品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巴尔扎克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这充分说明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备育人功能,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为此就须从艺术院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探索艺术作品教学法,挖掘与发挥其育人功能。

而当前的艺术热也为运用艺术作品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当前创意经济方兴未艾,社会掀起一股艺术热、艺考热和艺术品投资热便是明证。这也为运用艺术作品教学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那么,具体如何运用艺术作品教学法进行思政课程教学呢?

(一)借艺术作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则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运用其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高校,融入学生头脑,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主渠道、主阵地。而艺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三观”教育素材,借其进行《原理》教学,对增强教学实效,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艺术生头脑有重要价值。如讲意识的能动性时,可引用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说明人可凭借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讲认识的产生时,可引用齐白石的作品《虾》和徐悲鸿的作品《马》,说明认识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最终创造者时,可引用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说明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讲杰出人物在历史紧要关头的作用时,可引用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弗朗索瓦·热拉尔的油画《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突出杰出人物在特定历史的转折关头可引领群众,起关键作用。

(二)借艺术作品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肩负着将其融入高校,融入艺术生头脑的重任。艺术作品中有大量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作品,故借其进行《概论》教学无疑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艺术生的头脑探索出新途径。如:引用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再现游击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突出其中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引用李可染的国画《长征》,再现红军官兵爬雪山、过草地的史诗,突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气魄;引用安明阳、车永仁、张永典的油画《伟大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周副主席在西柏坡》,再现历史转折关头的画面,说明毛泽东等我党高层掌控时势,及时实现战略重心转移的重大历史意义。引用陈逸飞、魏景山的油画《攻占总统府》,再现1949年中国共产党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历史一刻,说明其在解放全中国的重大意义。总之,通过以上作品使艺术生明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价值。再如,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时,引用杨之光的国画《生命中的头一回》,再现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引用潘世新、蒋采萍的水粉画《农奴的女儿上大学》,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走向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重大成就;讲社会主义建设时,引用梁照堂、李醒韬、张蔼维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农机馆》,杨之光的国画《矿山新兵》《雪夜送饭》,王路的油画《百里浦江一片春》以及《东方红》《社会主义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红旗颂》等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突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讴歌社会主义好。总之,以上艺术作品,可以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借艺术作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恰好肩负着将这种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入高校、融入国民教育的使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许多红色经典艺术作品都蕴含爱国主义内涵,故借其进行教学可大大增强艺术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如:讲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引用杨之光的代表作《激扬文字——青年毛泽东》或黎明的雕塑《青年毛泽东》,说明毛泽东等创党元老忧国忧民、勇挑重担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讲全民抗战时,引用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陈珂田的版画《抗战》,突出民族危亡时,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于牺牲的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作品,如董希义的油画《开国大典》、王晖的水粉画《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颂》、张彤云的油画《祖国》、关山月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的国画《万山红遍》、马常利的油画《秋歌》等美术作品,以及《黄河大合唱》《南泥湾》《国际歌》《松花江上》《满江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中国心》《英雄赞歌》等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新时期的艺术作品同样也蕴含大量反映这一主题的优秀作品,故运用其对艺术生进行这一时代精神教育无疑也是增强教学实效,使其融入艺术生头脑的重要举措。如:结合李秀实的油画作品《疾风》、程允贤的雕塑《邓小平胸像》、刘大为的国画《晚风》等美术名作以及《春天的故事》《新时代》等音乐作品,再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歌颂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结合王少伦的油画《1978年11月24日·小岗》,再现安徽小岗村农民“穷则变”的历史画面,突出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结合潘鹤的雕塑《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说明改革之初深圳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开荒牛精神;结合李振飞的油画《春天的细雨》,突出当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特区精神;结合孟禄丁的油画《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说明20世纪80年代广大青年所普遍具有的革新精神;结合李慕白、金雪尘的作品《女排夺魁》,说明新时期的拼搏精神;结合杨之光的作品《九八英雄颂》突出新时期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主题;结合潘鹤、潘雷的雕塑《启航》,喻示广州这一改革开放前沿都市东西文化交汇的发展动力,突出“激情盛会,和谐亚运”的广州亚运精神。

总之,通过以上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大增强了教学实效。

(四)借艺术作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肩负着将这种荣辱观融入高校、融入国民教育的重任。而好的艺术作品本身就具有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其品格的功能。正如鲁迅强调:美术具备“辅翼道德”的目的和效果。故借鉴艺术作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无疑为增强其教学实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艺术生头脑提供了新思路。故应结合扬无咎的《四梅图》、王冕的《墨梅图》、关山月的梅花、吴昌硕的菊、郑板桥的竹、李可染的《墨兰》、张大千的《高洁图》以及黎雄才的《松山飞瀑》《江山如画》等美术作品以及《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蓝色的多瑙河》《青藏高原》等音乐名曲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其高尚品格。

总之,通过以上具体举措,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