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媒体运用原则的技能

二、把握教学媒体运用原则的技能

(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地运用

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始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无论是在课堂上播Flash、放录音还是运用计算机辅助等,都须按照既定的课堂教学目的去设计,都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个大局,绝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更不能喧宾夺主,单纯地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因此,不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而且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过程也要以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为线索。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重点和难点不是技术操作上的重点和难点,而是以突出、强化、解析、展开、升华教学内容为重点,以突破教学难点,寻求最佳效果为攻坚点。这样做要的目的就是为教师传授知识扫清障碍,为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能力、提高觉悟提供前沿阵地。任何形式的脱离、割裂于内容之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的。多媒体课件所对应的每个教学内容,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有效地发挥现代化手段的优点和专长,始终如一地为内容服务,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二)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地运用

现代教育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高度结合,使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原动力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多媒体课件进入思政课程课堂后,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把握应该更加完整,对课堂的驾驭应该更加从容,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与突破应该更富有向纵深发展和向外部扩充的深刻性和多维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视为其最后的归宿。同时,学生也不再感到寂寞、乏味、枯燥、惆怅,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兴趣驱动下成为知识的主人。只有主导性和主体性的高度统一,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任何割裂二者的行为都将事与愿违。教师如果忙而着急,必然导致教学流程混乱,那根本就没有什么主导性功能可言;同样,学生只是为了有趣,被动地接受信息,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联系和思考,也就谈不上主体意识的弘扬。因此,在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中,务必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高度统一。

(三)要坚持直观性地运用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从而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直观的、能对教学内容说明与解释清楚的,能让学生看得懂和理解得透彻的材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媒体应按照预定的程序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直接而自然的播放,能产生强大的共鸣效应,从而把教学知识、能力、情感层层地推向高潮。

(四)要坚持现实性地运用

思政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作为一门以德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代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选择音像、图片等材料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选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真实材料,要避免人为地编造材料;二是选择典型的、富有时代感的材料,避免陈旧的、过时的材料。这正与思政课程的时代性相符合。

(五)要坚持适度性地运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讲授是不可取的。思政课程的思想性与情感性等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因此,机械地、僵化地、生搬硬套地展示多媒体课件,不但与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相融,也不利于教师运用其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更不用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了,其结果落实和提高学生的觉悟目标最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注视屏幕时,头脑活动会减慢,20分钟后脑电波显示大脑活动处于睡眠状态,思维活动会受到屏幕内容的抑制。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目标,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在选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必须坚持适度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