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社区的联合
学校安全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不仅关系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居民的参与意识较低,社会参与积极性始终不高。一方面,由于家长本身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或者因工作繁忙疏于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对学校的安全工作参与性较低,甚至完全依赖学校。另一方面,社区没有充分发挥与学校的联合作用。国外的社区一般都与学校具有紧密联系,社区及志愿者的服务基本上成为学生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无形中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我国的社区与学校联系较少,志愿者服务也不发达,社区对居民的安全保护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的构建方面,余中根老师曾详细介绍过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Baltimore)的经验。[20]美国巴尔的摩市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合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其采用的是联合项目制,参与该项目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结合方式,如南湾( South Bay)小学和社区公司合作,启动校外活动项目;北部( Northside)小学和家庭合作,建立老人巡逻队,使孩子在上学和回家途中不受到侵扰;西港( Westport)小学为青少年配备导师。他们认为,学生校园安全防御机制的建立,不应该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而更应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照管、保护和教育。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通常将学生的校内安全作为学校的责任,校外安全作为家庭的责任,社区的考虑几乎没有,更遑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动和合作了。
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南湾小学项目中,南湾小学尽力确保其学生在校外远离危险环境。学生在成人的支持和指导下,学会了在危险情况下如何求救。学校的关注重点在这一类学生身上:这些学生的父母由于要工作,而无法在下午后半段时间对其子女进行监管,一部分学生已经在这些未受到监管的时间,跟随年龄大一点的青少年做坏事,包括破坏公物和打架。[21]为了减少此类侵扰事件,南湾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启动了一个校外活动项目,使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有成人监管的环境中,有机会发展技能与潜能,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自信。这些活动包括:童子军、拒绝加入毒品俱乐部、足球、舞蹈、啦啦队、空手道、体育运动、艺术、缝纫等。这些活动得到家庭、社区和志愿者的资助。南湾小学合作项目方案的一个重要资助者是一家当地的化学公司。该公司不仅资助校外活动,还资助其他几个校内项目。例如,在一个得到家长肯定的项目中,这家化学公司的雇员充当了导师,以帮助被挑选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需要一位能尽到照看职责的成人而被选出来,这些成人愿意花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2]学校尽力确保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帮助。目前,学校正与这家公司设计一个针对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活动,告诉他们如何数数,并能在紧急情况时拨打911求救。
北部小学的行动小组启动了一类志愿者计划,叫作“老人巡逻队”。例如,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北部小学的许多学生会受到邻近一所中学的年龄大一些的学生的恶作剧或侵扰。[23]行动小组联合负责人与住在学校附近的几个老人商谈,请他们帮忙,以确保学生早上能安全地到达学校,安心学习,并在下午回家的途中不会受到侵扰。六位老人积极而热情地答应了,并开始实施计划。巡逻队的老人精心穿戴,使学生和其他人能很容易地认出他们。他们要参加应对侵扰和紧急情况的培训,要参加常规计划会议,以便组织巡逻活动,并在志愿者缺席或生病时安排替代人员。北部小学行动小组的代表要参加这些会议,并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价。老人巡逻队之类的项目,帮助北部小学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受到监控的环境,并向学生和其他人传达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即学校教育、安全和按时到校是很重要的。这些项目也说明,学校与家庭(不仅是父母)之间的合作是重要的和可行的,能使青少年在上学和放学途中更安全。北部小学认为,家庭不仅仅指的是父母,它还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舅舅、姑姑、阿姨、保姆、姐姐、哥哥、继父、继母等。北部小学指出,老人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是很好的志愿者,能为一些年轻父母作出重要表率,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个项目。
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合作,能够为学生在学校和校外创设更安全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学生的教育和社会化起着交叉影响 [24]。学生的发展与这三种机构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通过这三种机构的合作和互相支持,才能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而且,要使所有学生在社会能够成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学校无法单独提供足够的资源,因而需要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因此,在校园安全防范中,要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5]
我国目前的情况,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就近入学,也就是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管理划片入学,这样学校与社区的地理位置基本是一致的,这也为社区在保护学生安全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社区居委会可以按照对口学校学生开展各种安全保卫和安全教育活动。例如,社区可以举办针对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学生开展“社区学校”或“社区课堂”,由社区志愿者针对学生特点开展课外辅导、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避免学生无处可去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社区还可以联合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可在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咨询中心,对家长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同时提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可利用演讲、座谈、研讨、研习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辅导,尤其是对父母离异家庭和特殊家庭要加强指导和引导,以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来,对于有时间和能力的家长可以加入社区志愿者团队,其他家长可以通过定期联络和沟通的模式,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三者之间积极互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共同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得到安全保障。
[1]. 朱武雄:《转型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从公民社会的维度分析》,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
[2]. 余长仁:《规范校园保安队伍建设的思考》,载《中国安全生产》2018年第7期。
[3]. 王华伟、冯文全:《法律顾问在高校依法治校中的职能和作用》,载《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7期。
[4]. 侯铁虎、王志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载《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9期。
[5]. 肖建国:《校园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对策》,载《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年第6期。
[6]. 李祥、吴希:《中小学法律顾问制度:现状、困境与对策》,载《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4期。
[7]. 聂智、曾长秋:《论虚拟社会治理中自媒体舆情引导》,载《学术论坛》2011年第12期。
[8]. 唐亚阳主编:《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9]. 张英萍:《儿童校园安全构建:多学科的视角——校园安全问题研究述评》,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0]. 王锋、翟文茜:《校园暴力事件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以系列侵害事件报道为例》,载《东南传播》2010年第7期。
[11]. 阴卫芝:《校园暴力案报道的伦理反思》,载《新闻记者》2010年第7期。
[12]. 唐亚阳:《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3]. 陈世华:《新媒体参与校园安全治理的逻辑与进路》,载《东南学术》2018年第5期。
[14]. 唐亚阳:《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5]. 李青鹰:《校园安全类热点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湖南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16]. 顾华祥:《社会管理法治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载《唯实》2012年第4期。
[17]. 《教育系统合作伙伴名录》,http ://www. education. gouv. fr/cid21129/les-associations-agreees-dans-l-education-na-tionale. 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6月1日。
[18]. 王鲲:《法国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法规与启示》,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5期。
[19]. 刘恋:《日本:明确校园欺凌定义,建立应对措施》,载《平安校园》2016年第10期。
[20]. 余中根:《构建有效的校园安全防范的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机制——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经验及其启示》,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7期。
[21]. Gregory S.Pettit.The impact of after-school peer contact on early adolescent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s moderated by parental monitoring,perceived neighborhood safety,and prior adjustment,Child Development,2009,70(3):768.
[22]. Heath,S.B.&McLaughlin,M.W.A child resource policy :Moving beyond dependence on school and family,Phi Delta Kappan,2007,108 :579.
[23]. R.Ceballo&V.C.McLoyd.Socialsupport and parenting in poor,dangerous neighborhoods,Child Development,2007,93(4):1315.
[24]. Epstein J.L.Toward a theory of family-school connections :Teacher practices and parent involvement, New York :De Gruyter,1987.
[25]. 余中根:《构建有效的校园安全防范的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机制——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经验及其启示》,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