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要回顾上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而理想与现实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呢?(引出问题)

【PPT板书】

展示不同观点:

观点一:有人认为,共同理想虽然美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共同理想比较遥远和抽象,我们能力有限,当前更重要的还是先考虑如何实现个人理想。这种看法对吗?

观点二: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后由2~3个学生代表公开发表观点。

同时,提醒学生对应第二章新开课时自己课堂写下的理想,我们会发现,大家主要谈到的是对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回答,而实际上,完整的理想应该还包括社会理想。从而引发思考:少有学生涉及社会理想,国家怎么办?

分析: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比如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人经历、环境条件等确立具体、现实的个人理想目标,但科学的理想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它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而另一方面,没有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只有结合了多数个人理想的社会理想才会远大,也只有结合了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才会崇高。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是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理论知识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PPT板书】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讲解】

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设问】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示:结合第一章所学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相关内容加以思考和理解。)

观点小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具体如何理解呢?

【教师讲解】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二者有所不同:由上面所述的概念可见,二者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个人理想是在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关于个人的人格、事业成就和家庭生活等要素综合起来的奋斗目标和美好追求。每个人的个人理想不尽相同,人们的出生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等,都会影响个人理想的形成。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人们共同追求的基础上的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此外,二者在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上也是有区别的:个人理想的实现相对简单,往往以个人努力为主,社会促进为辅;而社会理想的实现却更为复杂,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家层面的积极作为以及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等。但是,尽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所不同,二者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由这个关系决定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学的,个人与社会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正是由于对人的本质、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的客观反映,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必定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如俄国19世纪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阐释的“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的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马卡连柯也说过:“任何一种不为集体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总的来说,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具体而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从三个层次剖析:(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在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2)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理想的实现才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手段,没有个人理想的实现作为基础,社会理想的实现更加无从谈起。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3)要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

【视频】

电影《辛亥革命》片段。(约5分钟)

【设问】

通过观看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同学们有何感想?结合电影片段,谈谈如何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2~3名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点评,并进行正确引导。

【教师归纳总结】

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中,孙中山、秋瑾、黄兴、林觉民等革命先辈,为了“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舍弃了个人的利益,甚至于最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有机统一的关系。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对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这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他们证明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的美好的个人理想。另一方面,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课后互动和交流】

在班级微信群或App云班课的“讨论/答疑”里设置专题讨论: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做观点的梳理和总结。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课堂互动】

举例说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可以正反面案例结合分析)

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点评,并进行正确引导。

比如16岁时的李四光,借用孙中山“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话语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终生铭记。

周恩来早在南开大学附中读书时即种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火种。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立志“写下整个社会的历史”。为此,他每天严格执行着时间表,勤勉写作。巴尔扎克在20多年中以《人间喜剧》为总题写下了96部短、中、长篇小说。

理论知识点2: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PPT板书】

案例对比:屠呦呦、“表哥”杨达才(图片展示)

【设问】

从他们身上看到怎样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你的态度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点评,并进行正确引导。

【教师归纳总结】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她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学习时,成绩优异。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69年,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 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长期的研究中,历经艰辛,但依然潜心钻研、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最终发现了青蒿素,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屠呦呦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她的超越是心系国家前途与命运的超越,所以她的自我超越转化成了整个国家、民族的辉煌。屠呦呦研究团队的案例表明,个人理想有机融入社会理想之中,让理想变得更为真实,更加美好。

“表哥”杨达才,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因在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微笑”,继而被网友搜出拥有多款名表,网友戏称“表哥”。杨达才身为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取他人贿赂。2013年9月,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杨达才割裂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关系,抛弃了理想境界,抛弃了个人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抛弃了作为一个党员应该奉行的基本原则和底线,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仅仅盲目地追求个人私利,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最终出现了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导致自我毁灭。

小结:通过屠呦呦和杨达才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理想的核心成分,它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此,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习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推荐课后阅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它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那么,社会理想会否定和排斥每个人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所提出的个人理想吗?

【教师点评】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社会理想的实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那么,把这些具体的细节分配到社会成员身上就是我们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不仅为个人理想提供了依据,而且直接决定着个人理想的价值。(结合屠呦呦事例分析。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创造了多项纪录,她几十年的研究和工作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她的药学梦源于16岁时一场病,那年她患染了肺结核,病情慢慢好转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从此,明确了一生想要追寻和奋斗的方向。屠呦呦从“治己救人”这一单纯的愿望出发,越走越远,最终惠泽万方。)

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矛盾时,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第一,防止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或者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

第二,防止只讲理想职业不讲社会需要。大学生对于职业理想的追求一定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而不能仅仅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更不能仅仅从物质条件或者物质待遇出发。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官们片面夸大个人理想,割裂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关系,只追求个人理想而漠视共同理想,本末倒置。他们的个人追求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其结果是渺小的,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的恶果。这都表明了,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才可能变为现实。只有以振兴民族为己任,“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并且视社会理想为个人的奋斗追求和目标方向,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和努力,我们的个人理想才将变得有意义,才会发出璀璨的光芒。)

【视频】

科学狂人卢驭龙的精彩人生。(约5分钟)

视频简介:卢驭龙,江西省修水人,被誉为“90后科学狂人”。从小他就爱科学,好钻研,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经常跑到初中班级旁听化学课。9岁那年,他无意捡到了一瓶高氯酸,结下了与科学的不解之缘,于是开始了实验,爱钻研,做研究,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他立志实现全球无线输电。为了梦想,他在做实验中受过无数次伤,但他却依然执着,为梦想而坚持,继续与闪电同行。

【设问】

结合卢驭龙这个“90后”的年轻人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想,谈谈如何看待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由1~2名学生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点评,进行正确引导。

【教师讲解】

结合视频案例总结:每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案例中,卢驭龙从小就爱好科学,他立志实现全球无线输电,为了梦想,他在做实验中受过无数次伤,曾经还几次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他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却执着为梦想而不懈努力。“90后”的卢驭龙尽管年纪轻轻,却能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为之不断努力,成为青年人的楷模。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理解了理想对一个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果没有远大、正确的理想,对人生的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有可能陷入错误的泥沼或者走向失败。所以大学生必须正确地看待理想的树立问题,尤其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卢驭龙的经历表明了,个人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途径。

【教学小结】

本节课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切入,指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重点学习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如何有机统一。

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有机统一的。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理想的形成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上,国富民强,国破家亡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只有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把倡导对国家、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与满足个人的利益愿望、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理想才会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十九大报告对理想信念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充分凸显了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还专门用一段话来寄语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社会需求、人们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课后思考】

观看电影《辛亥革命》,观看电视剧《士兵突击》。二者选择其一,结合本课所学习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的相关内容,完成大约800字的观后感。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决定性影响的是(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2.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就是希望青年人要(  )。

A.个人奋斗

B.不做大官

C.做对自己一生发展有影响的大事

D.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理想

3.在整个理想体系中,(  )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A.职业理想 B.家庭理想

C.个人理想 D.社会理想

4.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拥有美好的爱情

C.谋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 D.实现中国梦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  )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个人与社会 B.个人与集体

C.个人与国家 D.个人与民族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们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  )。

A.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B.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C.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D.把科学的理想与非科学的空想结合起来

2.关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B.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C.强调社会理想就是对个人理想的排斥和抹杀

D.个人理想的实现完全不必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3.小明是一位建筑专业的大学生,他的理想中属于个人理想的是(  )。

A.将来想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建筑师

B.非常崇拜居里夫人,人格上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C.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生活不拮据既可,但要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妻子温柔贤惠,工作之余读书、交友、旅游,精神生活丰富

D.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希望国家强大,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D 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C

【注释】

[1]黄苇町.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的时代最强音[J].前线.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