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PPT动态展示电影《战狼2》的一组照片。最后突出其中的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教师讲解】
同学们,这是2017年上映的电影,大家看过吗?(请看过的学生举手)你们知道这部电影的票房是多少吗?(可以请学生回答)这部电影以我国近年在利比亚撤侨的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电影一上映票房数字就如火箭般蹿升,一举创造了四大纪录: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纪录(4.3亿元);中国电影历史票房纪录(56.8亿元);全球单片单一市场观影人次纪录(超《泰坦尼克号》);全球电影票房TOP100唯一亚洲电影。这部电影如此火爆与它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密切相关,电影讲述了前特种部队队员冷锋退伍后在非洲某国家的叛乱中,保护中国侨民和外国难民的故事。影片最后,当银幕上一张中国护照上浮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许多观众流下了热泪。
人民网评论说:“《战狼2》在大众中反响卓越,不仅仅是因为影片制作精良,还因为这是一部在世界格局下完美阐述爱国主义的电影。……全球化时代的新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而非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或自我崇拜的狭隘民族主义。”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包括爱国主义的内涵、价值、具体要求等。
【PPT板书】
理论知识点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教师分析解读】
爱国主义反映的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依存关系。何谓依存关系?其实是一种对祖国的认同与支持的心态,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鲁迅先生1903年留学日本时曾作《自题小像》一诗:其中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大意是,我满怀爱国热情却很少有人体察,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这诗句反映的就是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20世纪40年代末迁居中国台湾,先后到美国、中国香港读书任教,最后回中国台湾落脚。1966年,他在美国密歇根州写下了《当我死时》这首诗: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
这诗中抒发的还是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
祖国无论是强大还是衰弱,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真正的爱国者都会无条件地向它倾注自己的热爱,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愿意为了它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没有断绝的内在原因,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现代国家,爱国主义成为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PPT板书】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教师讲解】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 600多个。中国东西宽约5 000公里,南北长约5 500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六种气候类型。祖国大好河山风光无限,碧海金沙、长河落日、远山层叠、高原草甸……祖国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是爱国者的应有之行,千百年来,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者史不绝书。从战国楚大夫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喟叹,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希冀,从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晚清钦差林则徐痛恨鸦片毒害国人的销烟壮举……
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在今天,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要爱人民群众,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五千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是以依靠中华文化维系起来的多元一体,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祖国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无论在哪个国家,个人的命运总是和这个国家的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爱自己的国家,希望这个国家和平安宁、繁荣昌盛应该是国民正常的情感。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相关制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PT板书】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理论知识点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教师提问】
有些具有中国公民身份的人说,我爱祖国,但我不爱社会主义,同学们怎么看?
学生讨论发言,师生互动。
【教师分析阐述】
爱祖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的观点看似有理,实则包藏祸心。有些同学即使觉得它有问题,但却不知问题在哪儿,我们必须要把其中的道理说清说透。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理由有三(呈现PPT板书):
第一,世界上任何国家政府都要求国民爱其领导下的国家,无一例外。
祖国和国家,是相联系又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在于,“祖国”与“祖先”联系在一起,是祖先开辟出来的一片天地,是祖先生活之地,是偏向历史和文化的概念,中国人都自称中华儿女,自豪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在追根寻源;从历史纵向看,“祖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存在,比如汉帝国、唐帝国、明帝国、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只要某种文明(文化)延续下去,相应民族的人们的“祖国”也将从今天向明天延伸下去。“国家”则不同,国家是由某个政权从诞生到消亡的特定时段。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例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除去加入中国国籍的移民),他生活的国家就是他的祖国延续至今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这一刻国家和祖国统一在一起。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晚年回忆说:“我同当时留下没有出国或到台湾去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样,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共产主义也不见得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因此,解放军进城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1]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2]
我们转换下视角,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吧。2017年5月,法国大选第二轮,马克龙的对手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两人第一轮的得票率分别是23.7%及21.7%。为了击败对手,马克龙声称,他与勒庞的对决,等于让民众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做一个选择。马克龙所说的爱国当然是爱资本主义的法国。
2018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大一般性辩论演讲时说“We reject the ideology of globalism,and we embrace the doctrine of patriotism”(“我们拒绝全球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拥抱爱国主义的教条。”),特朗普所说的爱国难道不是爱资本主义的美国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六条规定,“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相比之下,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将每年的6月14日设立为国旗日(Flag Day)。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各种公共场所、大型建筑物、都要悬挂国旗,各地还会举行各种纪念仪式。其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在国旗下进行忠诚宣誓。目前,美国超过一半的州立法规定,公立学校学生每天都要对国旗进行忠诚宣誓。2017年,因在向美国国旗效忠宣誓时拒绝起立,得克萨斯州一名黑人女高中生被学校开除,她的母亲随后对学校发起诉讼。后来,得州司法部长帕克斯顿出面干预,表示支持学校的做法。在一份声明中帕克斯顿表示,“学生不能单方面地拒绝参加效忠宣誓。”他指出,得克萨斯州是全美26个有类似规定的州之一,“要求学生在每天上课之前背诵誓言,可以培养他们对我们国旗的尊重,以及对国家的热爱。”
还是美国,2012年,一名马萨诸塞州女子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埋葬着南北战争时2 000多名北方军战士)“保持安静与敬重”的告示旁,明目张胆地竖起中指尖叫并拍照上传到Facebook上,结果遭到美国网民举国共讨。最终在社会舆论和退伍军人团体的强大压力之下,该女子与给她拍照的那位朋友一起被解雇。
2015年,在俄罗斯,三名少女因在一座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旁大跳电臀舞被俄罗斯南部一家法院判刑入狱。其中一名19岁的少女被判入狱15天,另外两名20岁出头女子被判入狱10天。
印度最高法院在2016年颁下命令,全国电影院播放电影前必须奏国歌,其间观众(外国人除外)必须肃立,荧幕上也须展示印度国旗。[播放短视频]
可见,在现代国家,爱国主义不仅是一国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要求,也是衡量公民政治是否正确的原则之一,更是被用国家法律加以规范。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领导人民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领导人民建设一个新世界。
这第二、三两条理由,在绪论讲解新时代时已有深入的阐述,在此不重复了。
【PPT板书】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师讲解】 6分钟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1879—1964),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此诗是于老晚年(1962年)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诗中对国家分裂状态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爱国的台湾同胞魏明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魏明仁的父亲是“来台四代以上”的“本省人”,魏明仁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但“也是一个骄傲的中国人!”魏先生强调,自己在大陆没有任何的投资或商业往来,在台湾也没有遭遇政治荼毒的历史宿怨,“爱国护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也是责任!”
2017年1月1日,在位于台湾省彰化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爱国教育基地”自发举行升旗典礼,升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同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他表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台湾的爱国力量凝聚在“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爱国教育基地”里。“我们里应外合,静待大陆‘王师’驾临,赶快把水深火热的台湾早日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不会有完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要秉持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的观念,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支持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数千年来,各民族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与西方近代形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并在公元前221年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秦帝国,此后,“统一”成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坚定诉求。因此,英国著名汉学家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同西方国家有太多的不同,2 000多年前,欧洲一开始是统一的,而同时期的中国割据混乱,但是,后来中欧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欧洲分裂成很多小国家,而中国虽然分分合合,但最终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国家。他认为,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国家(即用文明来维系的国家),其次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中国身份认同的本质,决定了什么叫做中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相互吸收,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关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自觉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加强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PPT板书】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教师分析阐述】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三个古代文明早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唯独古中国的文明流传了下来,就凭这一点就足以令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文化传承,家族修族谱,王朝修国史,这样一代代地创造、积淀和传承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其中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可以为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天然的责任。“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历史这面“镜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早已证明,一个人抛弃自己历史文化传统只会让别人瞧不起,一个抛弃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绝不可能赢得别的民族的尊重。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近年,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打着“反思历史”“重评历史”的幌子,实则是践踏中华民族历史,解构中华民族文化,摧毁中华民族自信,破坏中华民族认同。看看这类书籍或文章的标题就不难知其险恶用心:“四大文明古国质疑”“所谓四大发明的无稽之谈”“……有人写了‘只要还让秦桧跪着,中国人就没法站起来’”的文章,极力为当年秦桧卖国汉奸行为开脱,文章说“秦桧认为主战是冒险的做法,有国破人亡之危,主和才是稳妥的做法,先保存实力,休养生息,以图日后恢复中原。”秦桧主张的议和,给南宋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在作者看来,秦桧不仅无罪,反倒有功。无独有偶,内地文人章某某写文章,将汪精卫称为民族英雄,认为汪精卫当年毅然与日本人合作,其实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汪的“曲线救国”政治路线与“主和”思想,是希望在民族危亡时刻,保全沦陷区一部分民众和土地。与之相对,这些人对近现代的中国革命史上的英烈则是极力诋毁、抹黑,质疑“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炒作“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叫嚣“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PPT板书】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提问并解答】
同学们,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经济全球化”这个名词,有没有哪个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或者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经济全球化?(请3~5名学生作答,教师注意引导)
有人说地球是个村,有的书说世界是平的,总之,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通过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实现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调整国际分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目的。
随着商品、资本、信息、人员和劳务在各国间的自由流通,似乎民族和国家的疆界不像以前那样清晰了,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背后的大国博弈缺乏了解。
经济全球化最初是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其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先发优势。早在几个世纪前,西方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后,列强就通过坚船利炮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经济秩序进行重组。19世纪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丛林法则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很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多数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确保本国的高额垄断利润,普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力图让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廉价原材料供给地、低端产品制造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美国把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提高到战略高度,从国家总体战略的角度来公开承认中国的技术提升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威胁美国在技术、产业和国防领域的领先地位,威胁美国的安全。最终目的是要防止中国获得经济崛起的技术和产业条件,从根本上阻止中国崛起。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被称为经济北约,奥巴马2015年10月5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不能让中国书写全球贸易规则”,当时美国派驻TPP的官员说,“TPP是一个只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奥巴马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说,“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人过着澳大利亚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方式,那我们都会陷入十分悲惨的状况”。(播放该视频片段)其遏制中国崛起之心昭然若揭。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严格的高技术封锁,冷战时期有“巴黎统筹委员会”,冷战后则有1996年由33个主要西方国家的代表签署的《瓦森纳协议》,决定实施新的控制清单,中国同样在被禁国家名单之列。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则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这充分表明,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发达国家还为了自己国家的环境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甚至是出口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例如根据英国环境部门的数据,英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塑料垃圾就有220万吨,其中大约50万吨会运往中国)。
面对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达国家常常联合起来进行阻挠。表现多种多样,一是旧规则玩不动了就修改规则,比如WTO框架下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美日等国就曾试图通过TPP进行遏制。二是以国家安全、人权等借口进行限制,2016年,中资企业在力图收购飞利浦旗下照明业务品牌Lumileds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该项收购计划;同年,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时,德国政府也对这项收购百般阻挠;2017年年初,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宣布与美国MoneyGram达成收购协议,交易金额为12亿美元。但最终因为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以“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予以否决。
在全球化时代,虽然国与国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世界各国仍然是本国利益至上。英国为什么脱欧,说穿了就是认为留在欧盟对英国来说弊大于利;特朗普提出要与相关国家重新谈判修改贸易协定也是基于“美国优先”的治国理念。注意!在这里他们都强调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至上。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的事实也为西方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提供了方便。它们或者通过自己的军事霸权威吓、打击、肢解它们视为异端的国家;或者以经济、科技手段对异己国家进行制裁;或者通过掌控网络话语权的优势竭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激化某些国家的国内矛盾,挑起颜色革命、民族矛盾,从而乱中取利。
综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并没有消亡,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
【教学小结】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们要高举这面旗帜,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也不是冲动的行为。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爱国行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爱国情感是感性基础,爱国思想是理性升华,爱国行动是具体实践。没有理性的指引,即使有爱国的本意也可能迷失正确的方向。没有理性的指引,还容易被居心叵测者利用,最终给国家带来损害。因此爱国要有法律和规则意识,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首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这口号一定会继续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课后思考】
1.为什么说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弘扬爱国主义?
2.“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观点错在何处?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能够在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 )。
A.中国精神 B.奋斗精神
C.创新精神 D.龙马精神
2.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正是中华民族( )的体现。
A.伟大奋斗精神 B.伟大团结精神
C.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创造精神
3.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 )。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团结精神
C.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奋斗精神
4.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 )。
A.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B.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C.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D.国家和个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5.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之所以继续坚持爱国主义,是因为( )。
A.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虽然不完整存在,但民族还存在
B.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独立的民族文化还存在
C.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地域划分还存在
D.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
独立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因为中国精神是( )。
A.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B.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C.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D.彰显国人自信的精神魅力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 )的总和。
A.价值取向 B.思维方式
C.道德规范 D.精神气质
3.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文化纲领 B.道德要求
C.政治原则 D.法律规范
4.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底气。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