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4: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要坚持爱国主义?

提问4: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要坚持爱国主义?

针对教材哪部分提出:针对第三章第二节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提问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征以及背后的大国博弈有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坚持爱国主义的意义的理解。

对问题的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通过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来实现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调整国际分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资本运作和商品销售带有很强的跨国界特点,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长期定居在另一个国家工作生活。世界好像变得越来越小,所谓我们都居住在“地球村”里,似乎民族和国家的疆界不像以前那样清晰了,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没有也不会过时,主要有三点理由:

第一,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灭国家之间的疆界,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在全球化时代,虽然国与国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世界各国仍然是本国利益至上。英国为什么坚持脱欧,就是认为留在欧盟对英国来说弊大于利,而脱离欧盟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不用被迫接收中东和非洲难民;二是不用出钱贴补欧盟内的穷国;三是可以有效防止外来人口抢英国人的饭碗。再看美国,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上台后认为这份协定美国吃了亏,按照他的“美国优先”治国理念,通过对加、墨两国政府施压,三国于2018年11月签订了《美墨加协定》,以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第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更是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弘扬爱国主义。因为,在现有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居于金字塔顶端和上层,由于先发优势,它们制订经济和贸易游戏的规则,垄断了绝大多数高新技术,把持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因此获得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和中层,它们或是原料供应地,或是从事低端、中端制造,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具有较强的对外依存性,因而也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考虑本国国情搞开放,其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墨西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1994年,墨西哥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农业全面放开竞争,但无论在种植技术、生产规模,还是在农业补贴方面,墨西哥都远远无法与美国相比,结果是墨西哥农业无力抵挡美国农产品的冲击,墨西哥政府也无力保护,墨西哥农民纷纷破产。破产的农民有的流入城市沦落在贫民窟,有的成为黑帮成员。

发达国家还为了自己国家的环境美好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甚至是出口各种固体废物(俗称“洋垃圾”)。发展中国家则因为从廉价的固体废物中以更低的成本“回收再生资源”而付出了环境的代价。据报道,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2/3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欧盟27国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并计划2020年年底中国基本实现洋垃圾零进口。此项举措就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站在维护本国人民长远利益的立场作出的。

第三,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也为霸权主义国家干涉别国的政治经济提供了便利。例如美国为了制裁反对它的伊朗,一方面将伊朗排挤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另一方面出台伊朗石油出口禁令,要求其他国家不进口伊朗的石油。试图通过这些制裁措施摧毁伊朗的经济,引发伊朗的社会动乱,再借机以颜色革命或其他方式颠覆其政权;再如,中美贸易战,美方明确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质上就是要把中国永远限制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为了遏制中国创新型企业华为,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先后采取断供高通芯片,不准华为使用谷歌的软件和服务等,想通过釜底抽薪的手段扼杀中国科技企业龙头,进而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势头。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爱国主义不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需要,也是凝聚人民力量、实现复兴伟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