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0: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针对教材哪部分提出:第六章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提问要达到的目的:促使学生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能够正确看待法治和德治这两种治理手段。
对问题的解析: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因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归根到底来自法律和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规范,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①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供了结合的基础点。首先,道德和法律在性质上相同,都是调节社会秩序的规范。其次,道德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支持,都是为了惩恶扬善,法律惩恶是为了扬善,道德扬善是为了抑恶,所以在作用上二者互补。最后,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理想的秩序。
②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点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供了必要性。首先,道德和法律的调整内容不同,道德更关注个体的内心和良知的塑造,法律关注人们的行为。其次,道德和法律强调的权利和义务不同,法律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道德更强调义务性的付出。再次,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范围更广,法律调整范围更具体,法无禁止不违法。最后,道德和法律调整方式不同,法律调整具有国家强制力,体现为他律;道德调整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自觉,体现为自律,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
(2)从历史发展来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对我国历史上治理经验的总结,孟子有“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强调德法并举;从现实发展来看,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由之路。
2.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首先,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
其次,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但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德治则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对公民和社会组织加以教化,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
最后,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