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13:如何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提问13:如何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针对教材哪部分提出:第六章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之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提问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理解法律权威形成的基本要素,掌握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人。

对问题的解析:

1.法律权威的科学内涵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并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在一定意义上,法律权威就是执政党的权威、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人民政权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真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权威、信仰宪法和法律的先锋。

首先,要信仰法律。“法律应该被信仰,否则如同虚设”,为此,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其次,要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再次,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要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敢于揭露、敢于抵制,遵纪守法,惩恶扬善,做新时代的护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