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前面我们已经讲解过民族精神,现在一起学习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理解为什么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讲一讲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生力军有哪些基本要求。
【PPT板书】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教师讲解】
改革创新,是指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并开创新的事物。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主张变通革新的教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以格言警句和成语的方式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农业文明时期,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有大量的发明创造,在社会典章制度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例如秦统一后设计采用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隋唐时期创设的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周边国家所引用。在思想文化领域有诸子百家的辉煌,有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的绚丽,有丝绸和瓷器工艺上的登峰造极……总之,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以来的约二百年,中国从领先到逐渐落后,是因为封建王朝后期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错过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没能从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升级为近代工业国。在第一批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陷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来被奴役被侵占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PPT板书】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教师讲解】
为什么说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呢?教材上陈述了三点理由: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光看这三点表述,恐怕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们就来试着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适度回溯历史,并将视野扩展到全球。
【提问】
同学们能说出北欧有哪些高福利国家吗?能说说高福利的一些细节吗?
同学们刚才说到了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这几个高福利国家,也列举了这些国家福利的一些细节。很多都是事实,北欧国家贫富差距极小,其基尼系数多年在0.25左右。(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为0~1,越接近0表明社会收入越平均,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超过0.5,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案例】
北欧各国社会福利很好,各种福利补助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名目繁多,涵盖了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内容。以瑞典为例:
婴儿出生后,父母可享受480天的带薪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标准为前390天的父母补贴为原工资的80%,后90天为每天60克朗(1瑞典克朗现约合人民币0.73元)]。儿童津贴每月1 050克朗,一直支付到少儿年满16周岁。在中小学期间,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包括午餐、文具等都是免费的;雇员生病期间,第2至第14天可以领取病假工资,病假每天工资为正常工资的80%;失业者领上年平均工资的75%,一年后领失业救济金……瑞典人的假期还特别多,除了政府规定的公共假期。瑞典公司还得给员工至少25天年假,算下来瑞典劳动者每年至少有5周的带薪休假。
确实很好吧?但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吗,“钱从何来?”(按过去经验,极少数学生会提到“高税收”,如果有,则可据此推理下去)
有同学说高福利国家的高税收,是的,北欧这些国家确实税收高,比如刚才说到的瑞典,个人所得税分为地方所得税和国家所得税,地税税率因地而异,为29%~35%,高收入者加上国家税可达55%左右。
【进一步分析】
但大家再想想,如果高税收就能让国民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那么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照此办理呀,那么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以过上北欧高福利国家的生活了。而现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高税收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下面的资料也许能为各位同学提供答案。
芬兰约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面积之和),人口(2017年数据)只有550万(江浙皖有1.8亿);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第四大纸浆出口国。据说仅森林资源一项可供现有人口维持目前生活水平260年。
挪威近39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29万(2018年);是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国之一和第七大天然气生产国。旁边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的北海渔场。
瑞典,近45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四川省,人口1 000万(2018年),欧洲最大铁矿砂出口国,铀矿储量为25万~30万吨,54%的森林覆盖率。
通过以上数据大家也许容易明白,相对于高税收,人口、资源方面的优势也许更为重要。
【PPT板书】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看
【教师分析阐述】
放眼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也可以加上“资源+创新”型成为四种)
资源型国家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人均资源丰富,注意是人均,像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就少了。以下是一些资源型国家的部分数据。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3 228万(2016年),2005年,沙特石油产量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石油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占全世界储量的26%),三项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科威特,面积17 818平方公里,人口423万(2018年),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居全球第四位。
智利,面积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辽宁),人口1 791万(2016年)(辽宁2017年4 369万)。铜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储藏量的1/3。铁蕴藏量约12亿吨,煤约50亿吨。此外,还有硝石、钼、金、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盛产温带林木,木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第五大渔业国。
委内瑞拉,916 445平方公里,人口3 100万(2016年)。截至2000年年底已探明的储量为776.85亿桶,在世界储量排名第五,西半球第一。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下来就不多了。我国耕地面积世界第三,人均88位;森林面积世界第五,人均119位;草原面积世界第二,人均121位;煤矿总量世界第三,人均114位;水资源世界第一,人均128位。再比如石油,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35.42亿吨,按照2017年的开采速度,还能开采18年左右。与沙特剩余可采储量363亿吨相比我国只有其十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口是沙特的40多倍,所以资源型道路走不通。此外,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我国也很匮乏,据统计,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有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中国耕地只占世界现有耕地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难以通过自身的资源储备来满足,只得长期大量进口“洋垃圾(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进行再提取,虽说节约了成本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依附型国家,是指依附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而获得发展的国家,包括东南亚、南美的一些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许多企业是给发达国家代工,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例如,全球每年生产约235亿双鞋,三分之二中国制造,然而,中国生产商每双鞋的实际利润只有五六元人民币。在美国卖100~200美元的耐克鞋,中国代工厂的加工费只有1美元;世界玩具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超过70%由中国制造,欧美市场更是超过80%。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为9.9美元,而生产芭比娃娃的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一部在我国组装完成的苹果iPhone手机,美国苹果公司拿走了58%的利润,中国工厂只得到不足2%的组装费用。但是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那种通过为其他大国企业代工的方式来谋求发展的依附型道路也就走不通了。就是想依附,作为14亿人的发展中大国,能依附哪个国家呢?
创新型国家,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通过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因此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在国家发展的三条道路中,前两条走不通,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唯一选择。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3]要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PPT板书】
从国家科技发展角度看
【教师设问】
有人会说,现在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可以花钱购买外国的先进技术,或者干脆兼并外国的高技术公司,以此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你们觉得这条路如何?
【根据设问讲解】
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已经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一是因为政治原因。先来看冷战时期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这个组织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总部设在巴黎,简称“巴统”,巴统几乎涵盖了全部发达国家,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它的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该组织成立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但它所制定的禁运物品列表后来被瓦森纳协定所继承,延续至今。
1996年7月,美国主导的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荷兰小城瓦森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Wassenaar Arrangement)。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某一国家拟向中国出口某项高技术时,美国甚至直接出面干涉,如捷克拟向中国出口“无源雷达设备”时,美便向捷克施加压力,迫使捷克停止这项交易。再如中国半导体产业,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都先后遭遇到了“瓦森纳协定”的限制,使得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2~3代的差距,落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
二是经济原因,即使不涉及所谓“国家安全”,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领先优势和垄断高额利润也不可能转让高新技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头脑中存在“以市场换技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最后发现,市场让出去了,期待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外国愿意转让的都是已经过时的技术,而且还经常是漫天要价。近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资的海外并购案增长,然而涉及高技术的并购时常受阻,比如对瑞士农药转基因巨头先正达、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收购中都遭到否决。2018年美国商务部通过对中兴进行了为期7年的销售禁令来打击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最后以中兴接受了美方的巨额罚款来了结。为什么这样?中兴通讯的主营业务包括基站、光通信和手机。三大业务中,大部分部件和产品均可自主设计生产,唯独作为核心部件的芯片则完全依赖国外企业。中兴通讯遭遇“无芯之痛”,再次印证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PPT板书】
从国家社会治理角度看
【教师讲解】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对于如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可以参照苏联老大哥的经验。1980年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走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索的道路。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面对的问题还很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中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立反腐防腐、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设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系统……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改革的勇气,又需要创新的思维。
【教师小结】
以上,我们从经济、科技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创新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一句话,改革创新是世界大势所趋,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命运所系。
【PPT板书】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教学小结】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代正是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在座的大学生朋友,你们毕业时正好赶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做改革创新生力军,你们责无旁贷。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就要树立有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意识。具体来说有三点要求:
第一,增强改革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大学生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4]“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5]
第二,要树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创新的批判性就是始终带着挑毛病的眼光,是习惯于“问题思维”的倾向。已有的知识经验、原理结论在某种条件下都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因此,大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怀疑权威、敢于质疑现有定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第三,要锤炼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创新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离目标还有多远?这条路是否通向成功?都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常常因未知的风险而停下探索的脚步,或者一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然而,人类认识的盲区里往往蕴含着发现的沃土和创新的机会,大学生要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不畏艰难,不惧失败,保持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就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具体来说有三项要求:
第一,要夯实创新基础。创新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需要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更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说发现和提出问题还可能有头脑的“灵光一现”,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某个专业领域,甚至是好些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了。因此改革创新者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积淀,要么是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要么是无知者无畏的蛮干。大学生要沉下心来,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从事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夯实创新基础。
第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同于因循思维。后者习惯于服从既有的结论,思想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思维则具有批判性、新异性、发散性、灵活性、整合性、逆向性等特点。创新思维的这些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造就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意识锻炼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各项品质。
第三,投身创新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当代大学生既置身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历史机遇期,又置身于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除了专业理论学习,还应当结合自己专业或者兴趣参与校园内外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加入学生创新社团,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大赛,以助手身份加入学校教师主持的学术活动中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从而逐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课后思考】
1.为什么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
2.做改革创新生力军,作为大学生的你应当怎么做?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祖国统一 C.社会主义 D.改革创新
2.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必须把( )。
A.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C.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D.以上都是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 )。
A.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要加大科研投入
C.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 D.要提高科研人才的待遇
4.青年大学生,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需要( )。
A.夯实创新基础 B.培养创新思维
C.投身创新实践 D.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
1.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 )的总和。
A.思想观念 B.价值取向 C.精神风貌 D.社会风尚
2.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需要( )。
A.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B.大力弘扬现代思潮
C.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D.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3.下列有关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B.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之中
C.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时代精神
D.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必须立足民族精神的根基
4.做改革创新生力军,首先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这需要( )。
A.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B.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C.培养科学精神
D.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ABCD 4.ABD
【注释】
[1]谢春涛.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7-06(9).
[2]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2.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N].人民日报.2016-05-20(1).
[4]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1).
[5]习近平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N]人民网.2013-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