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数学文化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数学领域,感受数学魅力,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与生活融合的教学策略从以下两点作思考:
(一)数学与生活融合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1.分析学情
学生进入数学课堂的起点有已有的数学现实和日常生活经验,还有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确定出更贴近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的目的是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要从宏观和微观上整体把控。在此基础上,研究本课时的教学资源开发,思考是否能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贴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原型,要符合数学与生活融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数学与生活融合的教学课程实施策略
1.引入新知环节
在新课引入时,将生活素材和教学内容相融合,不是绝对地将数学等同于生活,而是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这样,不仅使数学课堂更贴近日常生活,也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
2.探究新知环节
仅仅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还应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即将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数学化地思考、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尝试数学的语言化符号表达,积累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
3.运用新知环节
大多数教师能在“引入新课”和“例题教学”环节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但在课后练习和作业布置环节并没有与数学充分融合。数学的来源和归宿都应有效地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新课教学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的数学课堂不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而是平易近人、朝气蓬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欣赏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