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和生活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节 综合与实践和生活融合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综合与实践”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实现学生逻辑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多种问题,影响学生成长。为帮助学生解决发展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并教授给学生问题解决方法。小学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通过挖掘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教学素材,为学生设置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可能在自身实际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使其对各类问题产生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点,发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将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互衔接在一起,以小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使他们可以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生活就应该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3个方面。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不应该把自由自在的小鸟全身都铭刻出学校规矩的烙印,而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意翱翔。

现在的综合与实践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教学资源,可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在现有生活的各个场域,如商店、银行、游乐园、超市、服装商场、交通等去收集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生活资料,再汇聚到课堂上来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有一个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世界的直观体验过程,并进一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获得生活常识与能力;未来的生活让学生从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基础性出发,放眼未来的国家发展,关注科技、经济、自然、人口、能源、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生活世界。在数学的思维与工具中,形成一种大局观念、未来观念和国家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