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能力评价创新

七、综合与实践能力评价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充分说明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评价活动的测试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内容。

【案例】

在一年级的评价活动中选择核心内容“认识图形和人民币”,在二年级的评价活动中选择核心内容“图形的运动”,以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测试对象,每个班选择一位家长进行监考,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6名学生,分别由8名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测试结果划分为3个等级:优、合格、不合格。其中,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和人民币”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方案见表1,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方案见表2。

表1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和人民币”评价方案

表2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评价方案

由表1和表2可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每一个评价内容制订了评价标准,结合三级评价指标,对每一个评价内容制订了优、合格和不合格的标准。为考察每个班的整体水平,根据每个班的合格率制订出相应的合格、良好和优秀标准。其中,每个评价内容的测试题如下:

(1)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和分类”测试。从16个图形中选出本期认识的平面图形并进行分类(其中包含有干扰图形)。

(2)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测试:学生根据价目表拿出应付的准确价格。

(3)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测试: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测试中,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物品按照指定方位平移,能进行旋转,在轴对称图形的测试中,学生对指定的对称图形进行操作,折出对称轴。

以操作性的数学活动为载体测试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变得更爱动手、更爱钻研,更喜欢学习数学了。活动后,对每个班的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每个班均达到优秀。可见,在小学开展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活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综合与实践能力评价的创新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活动,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考核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

操作性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同时在做中应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同时,在操作活动中,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现实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