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新知
(一)引出分类的标准
师:你们喜欢气球吗?看!有这么多气球,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那你看到了哪些颜色?(板书:颜色)(红色、蓝色、黄色)有哪些形状呢?(板书:形状)(心形、糖葫芦形、圆形)师引导学生说,边说边指图。
(二)按给定标准分类
如果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呢?还可以怎样分呢?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气球卡片,我们先来试一试按形状分类,下面我们进行合作学习,请看合作要求。
1.交代分类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首先和同桌说一说,按形状应分几类。然后两人合作分一分。最后数一数每类分了几个并记录在本子上。听清楚要求了吗?赶快行动起来!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
(师快速巡视,并收集好学生作品。分3份:重叠在一起的、象形统计图和数字统计)
2.交流展示
(问全班)你们都分好了吗?
1)重叠在一起的
(1)(投屏学生作品,让生上台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同学分的,你来介绍一下按形状你们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几类?(3类)哪3类?(请另一生说)那你来说说每类分别有几个?(表扬,请孩子回座位)
(2)老师点评:原来他们是把心形的分为一类,圆形的分为一类,糖葫芦形的分为一类(边说边圈)像这样分的孩子向老师挥挥手。
2)象形统计图(重点了解学情)
(1)那还有这样分的,请你们上台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如果回答不够好,再抽一组也是这样整理的来说一说)
(2)点评:按形状它们也分成了圆形、糖葫芦形和心形。很不错。
3)数字统计
还有这样记录的,请看,你看懂了什么?(糖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3.对比
(出示3种分类方法)我们把这些气球按形状进行分类,有这样的3种方法。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想好了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巡视)再请生说一说(学生自己阐述理由,感受图的直观、数据的大小)。
1)象形统计图
排得很整齐,那你知道它为什么排得这么整齐吗?(抽生说)因为它是一个对着一个摆的。看来你喜欢它是因为它是一个对着一个摆的,很整齐。还有没有喜欢第二种的?除了排得整齐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抽一生说理由)
(生没有说到谁最多谁最少,就老师说)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
生:圆形有5个,糖葫芦形有3个。
师:看来你是数出来的,可以,如果不用数,你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预设2:
生:圆形的最高,糖葫芦形最矮。因此,圆形最多,糖葫芦形最少。
师:你真能干,直接看图形的高矮就知道谁最多,谁最少了,老师为你点个赞。
看来像第二种方法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不仅看起来排列整齐,还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
2)数字统计
不用数就可以直接看出每类有几个。
点评:看来这种方法是分类整理以后还进行了数据记录,看起来确实简单明了。
4.小结
刚才我们按形状分类,虽然大家表示的方法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结果相同,糖葫芦形的都有3个,心形的都有4个,圆形的都有5个)为什么?
同样都是这些气球,并且都是在按形状这一标准进行分类,那整理的结果当然就一样咯。
师:看来,把事物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就是相同的(课件呈现: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结果相同)。(边说边指课件,说慢一点)
(三)象形统计图
师:(过渡语)刚才这么多孩子喜欢第二种方法,袁老师也想用这种方法来分类整理。
1.观察象形统计图
我们刚才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3类:糖葫芦形、心形、圆形(边说边板贴:糖葫芦形、心形、圆形)。这是气球的种类(指着说),为了区分气球的种类和每一类的个数,我们可在这里画一条横线(边说边画,用三角尺画)。每类有几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个,贴一个(师贴每一类的图形)。
2.介绍象形统计图
看看,这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的,这一列都是心形的,这一列都是圆形的(边说边指图)。像这样把同类事物(手指图)排成一列(停顿)画出的图,数学上称为象形统计图(板贴:像这样把同类事物排成一列画出的图,叫象形统计图)。大声地说一说它的名字:象形统计图。就像同学们前面说到的那样,它不但能把分类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还能方便我们进行比较。
3.从下往上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心形有几个?说说你准备从哪里开始数?(通常我们从下往上数)
谁来数数心形有几个?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从哪里开始数的?怎么数的?
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数圆形的个数。
4.迁移按颜色分类
这些气球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怎样分?(按颜色分)你会分吗?赶快和同桌一起试试吧!
展示学生的统计图,让生说一说,按颜色分将这些气球分成了几类?哪3类?每类有几个?像这样分的孩子向老师挥挥手。
收放学具:现在请孩子们把气球宝宝送回信封里休息。
(师带着生齐说)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这里我们可用文字表示气球的种类,按颜色分可将这些气球分成3类,分别是蓝色、红色、黄色(板贴:蓝、红、黄。)一起数一数每类有几个?(师带着生边数边贴每一类气球图形)
(四)对比两种分类标准的相同与不同
看,今天我们都是在将这些气球进行分类整理,我们先是找到了分类的标准,再进行了分类和整理。这是按形状分的,这是按颜色分的(课件出示)。对比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你有什么发现?(生:总数相同,追问:那它们的结果呢)
小结:虽然它们的总数是相同的,但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就会不同(课件呈现: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结果不同)(边说边指课件,说慢一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一次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感知什么是分类,按照什么标准分类,可分为几类。在数学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此环节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会说话的数学知识。其原因还在于所选取的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教师借助气球的图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数学思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五)课中活动
师:刚才我们通过给气球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与整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是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的(全班一起唱童谣,边拍手边唱)。
师(过渡语):唱得真好听!孩子们,小猪是怎样把房间整理得这么整齐的呢?(将同类物品放到一起)也就是对房间的物品进行了分类与整理。
小猪把自己的房间分类整理得这么好,相信孩子们也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袁老师分一分水果。